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区域内部和区域之间的各种社会经济现象的联系更加密切与复杂。地理学对于区域特性和差异的研究已经非常深入,而对区域之间经济联系的实证研究还相对薄弱。在国际全球化和国内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前景下,区域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日益加深,研究区域间经济联系的形成及过程,探讨城市间经济联系的形式和内容,判定城市对外经济联系的主要方向,有利于协调区域之间经济合作与分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持续健康发展。在信息化、知识化和新技术革命浪潮推动下,城市作为传统意义上的区域竞争主体,力量已经明显不足,而城市群已经成为全新的国家参与全球竞争与国际分工的基本地域单元。研究城市群空间经济联系,探讨城市群空间内外经济联系的形成与发展演化机制,有助于认识城市群的内部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明确城市群在区域乃至全国劳动地域分工中的作用和地位,为城市群空间城市合理的产业分工和功能定位提供必不可少的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本文从城市之间的空间联系和功能联系的理论探讨出发,通过对经济联系强度和城市流强度的定量计算与分析,研究省域和城市群空间经济联系形成发展过程及其演化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的理论总结与发展建议。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分成了四部分:第一部分为经济联系研究进展。首先总结了国内外对经济联系的研究情况,认为空间相互作用是区域间发生与发展各种联系的根本机制所在,介绍了主要经济联系方向理论对城市发展的规律性作用。接着从空间联系和功能联系两个研究视角出发,总结了经济联系的研究进展与存在不足。第二部分为经济联系概念与模型研究。引入区域间相互作用的引力模型,通过对研究区域内各城市之间经济联系强度的计算与汇总,利用交通客运方面的具体统计资料进行实证检验,验证了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与公路、铁路客运之间有着极强的线性相关性,由此建立了通过城市经济联系强度所占比例的大小来确定城市经济联系方向的研究方法。引入城市经济区位度的概念,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量化城市经济地理位置,实现对城市经济区位的优劣进行准确的测度与评价。引入城市流强度概念,通过对区域内城市流强度的大小与结构的比较分析,说明城市流强度是城市与外界联系的数量指标。通过对城市流强度的测算,从城市的专业化与综合化职能视角来考察城市群空间城市之间的功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