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伴随全球性环境问题和生态问题的愈发严重,环境教育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看来,解决环境问题最基础的方式还是环境教育,研究环境教育应采取合适的方法,以便于提高环境教育质量,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丰富学生的环境知识、提高学生的环境实践能力。地理学科是实施环境教育的主要学科,地理教学是开展环境教育的重要方式,同时高中阶段还是学生形成生态文明观,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理念的重要阶段。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展环境教育,能够切实保障环境教育的教学质量。但实际上高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为解决现实中遇到的问题,本文结合自己在环境教育上的实践经验,采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案例分析、课堂观察等研究方法,以建构主义理论、杜威的实用主义、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为理论基础,以安徽省宿州市环境教育现状调查为依据,在总结分析环境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在高中地理实施环境教育的方案,通过教学案例进行展示并提出优化的策略。本论文由六部分构成。第一部分,首先明确了本文开展研究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接着简述了当前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最后介绍了本文在开展研究活动的方案并提出研究的创新点。第二部分,结合实践以阐释概念为主,具体围绕环境的含义、环境教育的含义,并引用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理论作为理论基础。解释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的独特优势。为提出实施环境教育的方案,提供理论依据。第三部分,将宿州市作为具体调查对象,对于该市开展高中地理环境教育的现状展开深入分析,指出问题并分析原因。为提出实施环境教育的方案,提供现实依据。第四部分,提出实施环境教育的方案具体包括:环境教育的目标、环境教育的内容、实施环境教育的原则、培养路径探索、评价体系与修订六个方面的内容。第五部分,通过案例,展示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方案的具体应用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呼应前文中对环境教育目标的理解,提供案例设计思路、案例实施过程和案例分析,并对案例教学的实践进行反思和总结。第六部分,总结论文的研究成果、不足及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总之,本文旨在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讨论和研究环境教育培养方案,落实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环境教育。为在当前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对如何落实地理学科“立德树人”的任务,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供了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