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地铁运营公司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dshe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企合作作为对当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补充和创新,体现了学校和企业在理论知识教学和职业技能培养上的明确分工,是一种运转机制灵活、资源优势互补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好模式。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地铁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载体,因其快速、舒适、高效、节能的优势越来越受到重视。地铁交通技术集机械、电子、通信、工程为一体,这对人才的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均提出了较高要求。南京地铁运营公司从人才培养的实际出发,与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合作成立了“地铁学院”这一校企合作模式运行至今,不仅实现了教学一体化、提高了订单人才的培养质量,大大地缩短了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期、为企业节省了大量培训和用工成本,而且对周边的城市带来了很好的辐射效应。但“地铁学院”在运行过程中还存在着沟通机制不完善、教学质量过程控制不足、考评体系不完善等诸多不足。为此,本文选择南京地铁运营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针对这一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主要障碍及对策进行深入研究。  论文首先界定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概念,并对国内外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分类介绍。其次,分析了南京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背景以及南京地铁运营公司的组织架构和相关部门职能,阐述了南京地铁的品牌发展战略和人才需求状况,在此基础上分析总结出南京地铁的动态能力建设对人才培养效率提出的具体要求。再次,在介绍南京地铁校企合作办学的发展历程以及“地铁学院”组织机构设置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地铁学院”的组织平台建设、课程设置、师资配备与激励、教学实施、实践训练、成绩考核等环节,分析出南京地铁运营公司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讨论了校企合作模式过程中存在的政策障碍、组织障碍、机制障碍及文化障碍。最后,提出了能增强南京地铁和南铁院之间合作有效性的如制度保障、企业文化与核心课程融合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随着国家三网融合政策的不断深入,移动互联网产业及相关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终端产品不断升级,作为上游产业的移动终端产品芯片行业在整个产业链中的核心作用显的更为重要。目前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推动信息产业发展新兴产业,也列入国家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诱人的两大产业。截至2010年6月,全球移动用户达44亿,互联网用户也已逾10亿,而中国的互联网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