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感应AHLs信号分子对鱼源杀鲑气单胞菌致腐及抗胁迫能力的影响

来源 :浙江工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y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参与调控食源性微生物的致病性和致腐性。气单胞菌为气单胞菌属(Aeramonas)的革兰氏阴性直杆菌,是水产养殖业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和生鲜鱼类贮藏中的腐败菌。前期研究已从腐败大黄鱼中分离出致腐性强的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发现A.salmonicida能够诱导群体感应生物报告菌产生颜色,提示该细菌具有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N-acylhomoserine lactone,AHLs)活性。然而,鱼源致腐菌salmonicida产生的AHLs与致腐内在调控作用研究仍较少。鉴于此,本论文以A.salmonicida AE03为研究对象,分析在不同培养条件下AHLs的形成规律和种类;扩增并分析编码AHLs的基因asaI,构建asaI基因突变株;比较研究野生株、asaI突变株和C4-HSL回补株在生长、腐败表型、运动性、生物被膜形成和抗胁迫性的影响。进一步采用qRT-PCR技术探究asaI缺失对致腐和抗胁迫性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研究旨在揭示AHLs介导的QS对A.salmonicid 致腐和抗胁迫能力的调控作用,为食品腐败菌机理和控制研究提供理论支持。主要结果如下:利用生物报菌紫色杆菌(Chromobacterium violaceum)CV026检测了A.salmonicid AE03不同培养条件下AHLs的形成规律。结果发现4℃和28℃下培养的AE03均能使CV026产生紫色反应,其中在4℃培养5d和28℃培养30h的上清诱导产生的紫色圈最大,呈现密度依赖性。随着培养基中氯化钠浓度增高,AE03产生的AHLs活性逐步增强,其中1.5%氯化钠紫色圈最大,之后紫色圈减少。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检测培养上清中AHLs种类和含量,显示 AE03 能够产生 C4-HSL、C6-HSL、C8-HSL、C10-HSL、C12-HSL五种信号分子,其中C4-HSL含量最高,并且28℃培养30 h达到最高,与报告菌结果一致。AE03上清在弱酸或强碱处理下AHLs活性明显下降,其中pH 7.8时AHLs活性保持最高。高温加热能降解菌体上清中AHLs信号分子,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CV026变色圈直径迅速减少,AHLs活性逐渐丧失。采用PCR在A.salmonicida AE03中扩增出asaI基因,通过融合PCR和自杀性质粒,构建A.salmonicida AE03 asaI基因突变株。AHLs活性检测显示,突变株asaI丧失诱导报告菌CV026产生紫色,HPLC-MS/MS也发现AHLs含量很低,未检测到C4-HSL和C6-HSL信号分子。比较研究野生株、asaI突变株及C4-HSL回补株在体外培养和鱼汁中的腐败表型、生物被膜、抗胁迫性和致腐能力的差异。研究显示,AE03野生株、asaI突变株和C4-HSL回补株在28℃下生长无显著差异。相比于野生株,asaI突变株在12 h、18 h和24 h后三甲胺(TMA)分别增加100.2%、22.3%和24.9%,而添加C4-HSL回补株TMA有所下降,特别是添加40μMC4-HSL时TMA分别下降52.7%、28.5%和27%。相似地,asaI突变株在培养12 h、18 h、24 h形成的生物胺比野生株分别增加 21.5%、22.4%和 23.2%(p<0.05),而 20 μM C4-HSL回补株分别下降 16.3%、7.2%和 6.5%(p<0.05),40 μM C4-HSL 处理组则减少28.6%,14.5%和16.4%(p<0.05)。突变株胞外蛋白酶的活性也显著提高(p<0.05),外源添加4-HSL导致突变株分泌胞外蛋白酶活性下降,与野生株的蛋白酶活性接近。可见与野生株相比,asaI突变株腐败表型都显著增强,并且外源C4-HSL添加浓度越高,致腐产物形成降低,表现浓度依赖性。结晶紫染色法发现A.salmonicida AE03生物被膜形成速度较快,其中培养12 h被膜产量达到最大值,而asaI突变株比野生株的被膜量减少32.1%,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也显示AE03成熟的生物被膜厚度为52.52 μm,而asaI突变株仅为36.66 μm。野生株和突变株的抗胁迫性比较研究发现,在50℃热处理后菌体的存活率逐渐减少,其中60 min后野生株和突变株存活率分别下降为46.8%和54.1%(p<0.05);2 mM双氧水处理导致野生株存活率急剧下降,而asaI突变株减少较为缓慢,经5 min处理后两菌株的存活率分别为70.3%和87.1%(p<0.05);30%氯化钠处理90 min时,野生株和突变株存活率分别为50.5%和59.8%(p<0.05)。结果发现,asaaI突变株能够增强菌体对高温、双氧水和高盐的抗胁迫能力。因此,A.salmonicida AE03中asaI基因突变促进TMA和生物胺的形成,增加胞外蛋白酶活性和泳动性,而减弱生物被膜形成;外源C4-HSL添加能部分恢复致腐表型,表现浓度依赖性;asaI基因突变还能增强对环境抗胁迫性。进一步评价AE03野生株、asaI突变株和C4-HSL回补株在4℃冷藏灭菌鱼汁中致腐能力的变化。结果显示,AE03野生株、asaI突变株和C4-HSL回补株在鱼汁样品中生长无显著差异,在4℃第3 d达到早期稳定期。AE03在冷藏最初2d蛋白酶活性、TMA和挥发性盐基氮(TVB-N)增长缓慢,而第3d其含量迅速增长,第5 d达到最高值。AE03 野生株、asaaI 突变株、20μM C4-HSL 和 40μM C4-HSL回补株第5 d时的蛋白酶活性分别为5.92、8.16、6.64和5.88活力单位;TMA 含量分别为 22.81、33.18、30.19 和 26.70 mg/100mL;TVB-N含量分别为 22.75、27.30、24.85 和 22.62 mgN/mL。相对于 AE03 野生株,asaI突变株在冷藏鱼汁中的蛋白酶活性、TMA和TVB-N含量明显增强,而突变株中添加C4-HSL减少腐败能力。结果表明,asaI基因突变促进AE03在冷藏鱼汁腐败酶和代谢产物的产生,加速腐败进程。而外源添加C4-HSL降低了 asaI突变株腐败能力,进一步提示asaI基因及AHLs参与调控AE03的致腐能力。为探究asaI基因对AE03致腐酶、鞭毛和抗性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qRT-PCR检测氧化三甲胺还原酶(TMAO reductase)基因torA、编码赖氨酸脱羧酶基因cadA、鞭毛相关基因fliR、过氧化氢酶基因katG和AHLs感受蛋白基因asaR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转录水平。结果发现,野生株、突变株和C4-HSL回补组之间在对数生长期(12 h)、稳定初期(18h)和稳定期(24h)三个阶段5个基因的相对表达量都存在显著差异。突变株的tord、cadA、fliR和katG在18 h时的表达量与野生株差异最大,分别增加了 2.29、2.29、1.69和9.86倍。而突变株asaR基因相对表达量在12 h与野生株差异最大,为野生株的2.65倍。突变株在培养24 h五个基因的表达量都逐渐下降,仅torA和katG基因表达量大于野生株(P<0.01)。同时,asaI突变株中20 μM和40 μM C4-HSL的回补株,5个基因的相对表达量都显著下降,并逐渐恢复至野生株水平,尤其是40μMC4-HSL添加组。可见,A.salmonicida在4℃和28℃都能分泌AHLs信号分子,该分子参与调控A.salmonicida致腐和抗胁迫作用,其中C4-HSL正调控该菌的生物被膜形成,而负调控致腐和抗胁迫相关基因表达,进而影响致腐及抗胁迫能力。
其他文献
我国是产棉大国,棉籽作为棉花的重要组成,不仅是重要的植物油料,还是世界上仅次于大豆的重要植物蛋白来源。提油脱酚后棉籽粕中蛋白含量很高,一般为33.21%-45.09%,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资源。食用棉籽蛋白不会使人肠胃胀气,没有豆腥味,因此是一种比大豆蛋白更好质量更优的植物蛋白,值得大力开发利用。本文以脱酚脱脂棉籽粕为原料,采用碱溶酸沉法提取棉籽蛋白,确定了提取工艺条件和不同脱色方法,并研究得到棉籽
电力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电力系统运行中核心问题之一是稳定问题.随着全国范围统一的大电力系统进程的推进,我国大电力系统的安全问题已成为一个极其重大和迫切的研究
随着高压输电线路电压等级的逐渐提高,电器设备体积逐渐缩小、结构越来越复杂,对电器的绝缘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运用现代电器设计的优化理论进行电器优化设计已经是大势所趋。由于电器优化设计所涉及的变量较多,其数学模型的优化求解已经超出了传统优化方法所能解决的范围,因此采用现代优化方法进行电器结构优化设计受到了国内外的普遍关注,也成为学术界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本文将人工神经网络优化方法加以改进
桑椹营养成分丰富,富含多种活性成分如活性多糖、花色苷、白藜芦醇等,对软化血管、延缓人体衰老、提高免疫力有一定的作用。将采收期短、耐藏性差、不耐运输的桑椹酿造为果醋产
银杏叶聚戊烯醇(polyprenols,PPs)是银杏叶中一类直链高度不饱和的化合物,由14~22个异戊烯基单元头尾相联而成,两端分别为ω端基和不饱和α端基。由于多不饱和特点,使其可以采用配
随着国家节能减排的深入开展,大型企业自备电厂数量不断增多,出现了越来越多连接系统内外的联络线。这些联络线传输功率是双向的,且多数是中压短线路,其供电高可靠性对继电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差动保护反映被保护线路首末两端的电流大小和相位,可瞬时切除全线故障。同时,随着光纤价格的下降,使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的光纤保护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研究面向企业自备电厂联络线的光纤差动保护装置具有积极的应用意义。论文在
在传统电力系统软件系统中,存在电力系统应用软件的基础计算功能和用户图形界面进行重复开发等一系列问题。本文在分析这些问题后,对电力系统应用软件体系结构进行了改进,并对其关键部件——电力系统基础计算软件——进行了设计。且在设计的基础上,应用组件技术和动态连接库技术,实现了电力系统结线分析、潮流计算和故障计算等电力系统基础计算功能。最后在电力系统基础计算软件、电力系统数据库和电力系统用户图形界面组成的电
模式识别是人工智能中一个重要的领域,它是通过计算机用数学分析的方法来研究模式的自动处理和判读,使得人类有可能研究复杂的信息处理过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模式识别技术
随着电网建设的飞速发展,电力系统传统的周期性检修必将被状态检修所代替,对设备进行正确的状态分析,是实现状态检修的重要基础。本文认为,任何一种检测或试验只能掌握设备实际状态的部分信息,所以应从信息系统的角度进行数据融合,对多源数据进行检测、关联、估计和组合以达到较为准确的状态评估。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信息融合理论的变电设备状态评估的综合分析方法,并以油浸式电力变压器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实用性。本文内容
随着电网的发展,电网的基础数据越来越多,靠调度人员“记忆”已不太可能,电网调度参数管理系统成为调度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电网调度参数管理系统的建立可帮助调度人员方便地查找各类数据和信息,完成电网监测的基础性工作,提高电网运行的管理水平。 采用图形化、可视化手段,通过与能量管理系统EMS(Energy ManagementSystem)的集成,实现潮流与电压的可视化在线显示,对提高电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