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渔夫”作为古代文艺作品中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其所指大多为隐逸,表达了文人士大夫的放达情怀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经过历史的变迁大量出现在山水画中。然而在明代初期的山水画中,渔夫除了象征隐逸之外还具有世俗意义,其中较为典型的当属浙派戴进所绘制的渔夫图像,描写的是普通渔民的劳动场景或日常生活中的俚俗野趣。戴进作为浙派的领军人物,所涉猎的绘画题材十分广泛,他不仅绘有文人意趣的山水画作品,更多的是选择对俗世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渔夫”作为古代文艺作品中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其所指大多为隐逸,表达了文人士大夫的放达情怀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经过历史的变迁大量出现在山水画中。然而在明代初期的山水画中,渔夫除了象征隐逸之外还具有世俗意义,其中较为典型的当属浙派戴进所绘制的渔夫图像,描写的是普通渔民的劳动场景或日常生活中的俚俗野趣。戴进作为浙派的领军人物,所涉猎的绘画题材十分广泛,他不仅绘有文人意趣的山水画作品,更多的是选择对俗世生活进行观照。与宋元时期的渔夫图像相比,戴进塑造的渔夫衣着面貌具有平民特征和渔民的职业特点,可见和象征隐逸的渔夫图像相比,戴进笔下的渔夫符号的能指和所指都发生了变化,不再表现隐士情怀而是走向世俗。戴进渔夫图像的世俗化倾向除了受到其职业画家身份影响之外,与明朝初期的艺术市场及政治背景也息息相关。“世俗化”伴随着市民社会的进程而发展,于社会发展的历程而言是一种正在进行的状态。在中国古代不同的历史时期,“世俗化”的表现形式都有所不同,因此“世俗化”概念应如何定义,明初社会的“世俗化”特征与宋代市民社会相比有何异同,明初的“世俗化”现象对文艺创作带来了哪些影响,以及从画史流变的角度解读,渔夫图像的“世俗化”现象与主流画史的发展之间有无联系,就这些问题还有许多值得探讨的空间。因此,本文以戴进世俗化倾向的渔夫图像为研究对象,从世俗化概念与社会关联、戴进渔夫图像的构制观念、戴进渔夫图像世俗化现象与画史流变的关系及对后世画家的影响等方面来进行深入研究,并探究戴进渔乐题材的绘画作品对浙派和吴门画派主流画家的影响,以及戴进渔夫题材绘画独特的审美价值和画史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对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使用射干麻黄汤加减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我院收治的56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8例。研究组采用射干麻黄汤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沙丁胺醇治疗,比较FEV1/FVC、Gaw、Paw,临床指标,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P<0.05),FEV1/FVC、Gaw、Paw优(P<0.
当前城市发展进入快车道,人口比重不断攀升,城市压力逐渐加重,各类城市问题与矛盾下沉到社区,社区俨然成为了社会治理难题的集合点,解决城市社区治理难题,推动城市社区发展,是我国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对于创新基层改革、实现民主自治、推进社会和谐等层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人民日报》是国内最有代表性的主流媒体之一,不仅发挥着政府耳目与喉舌的作用,还贴近民生、体察民情,为上情下达和下情上传贡献了媒体力量
鲁迅是中国现代思想解放的先驱,是中国翻译文学的开拓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鲁迅词汇的时代代表性及其对后世语言的影响力是毋庸赘言的。本文以鲁迅杂文为研究材料,观察描写其词汇面貌,以作品创作时代为起始点,观察由彼时到今时鲁迅词汇的传承和消隐,从社会和词汇系统内部调整两个方面探究传承与消隐的原因。文章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本文的研究对象,围绕论题梳理研究现状,说明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
钱穆一生致力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他常用“温情与敬意”之态度和“经世致用”之心去体味和研究传统文化,对儒家的情感态度在其思想与著作中均有体现。“心”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演变,参照先贤观念,比对中西理论差异,据此梳理出内涵极其丰富且多层次的独具特色的“心”。在钱穆的论著中常常出现“心”,对于“心”的体悟贯穿于他整个的学术思想体系之中。“心”乃主宰身之全体的精神境界的“心”,通过心与灵魂、心与身
针对目前利用图像本身的特征(如颜色、形状和纹理)检索图像准确率低、精度不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颜色矩和Hu不变矩结合的图像检索方法,分别利用HSV颜色空间、颜色矩和Hu矩特征来检索相似的图像。在同一数据集上进行了实验,利用精确率、召回率、准确性和评估分数进行性能评价。实验结果表明:颜色直方图和颜色矩的方法较颜色直方图方法精确度和召回率分别提高了2.51%和2.28%,颜色直方图与Hu矩相结合的方
预约合同最早起源于古罗马,古罗马法的定金制度蕴含着防止毁约的核心功能,这也是预约合同最初的含义。此后,随着社会交易实践的不断发展,预约合同被赋予了更加广泛的含义---约定订立本约的允诺。随着预约合同的理论学说逐步发展成熟,这一制度被各国通过立法或判例的形式在本国确立。预约合同制度在我国的发展时间不算太长。2003年出台的《商品房买卖合同司法解释》首次引进了预约合同,2012年颁布的《买卖合同司法解
本刊讯(维美德消息)基于超过35年实验室和在线纤维测量经验的基础上,维美德推出一套重新设计的超高分辨率光学纤维测量设备。该系统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可以测量更多的纤维,扩展应用范围,提高结果的准确性。自2013年推出后,在不需特别的操作培训、样品准备及实验设备的条件下,维美德纤维图像分析仪(ValmetFS5)就以精准方式对纤维的形态特征加以测量分析。现在,新的光学部件具有更宽的测量单元,可以改
本文以中国当代作家铁凝于1982年至2014年间正式出版的共计220篇60余万字的散文文本为语料,进行铁凝散文词汇研究。文章主要包括以下六个部分的内容。第一章,绪论。主要对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进行交代。第二章,包括三大内容:一是就铁凝散文语料作必要的说明;二是对本文研究所用的语料库的建设进行说明;三是对由语料库所获取的铁凝散文词汇进行概貌观察,描写了词和固定短语的词汇成分,
剪纸艺术,是深受我国人民群众喜欢的传统民间艺术。传承到现在,它一直彰显着我们国家的传统民间特色和民俗文化。本论文的主要内容,是以动画创作中的剪纸元素应用设计为依据,进行写作的。在写作之初,通过学习相关资料和参观展览,对剪纸艺术特色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和学习,并在实际动手去制作剪纸作品后,更加确定将其作为元素融入于短片的创作之中。在动画短片的创作中,汲取了剪纸艺术的镂空感表现形式,对短片中的部分角色,进
唐代是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空前繁荣的一个朝代,既对前文化有着继承与吸收,又发展出了自身的时代特点,对中国历史文化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服装承载着人类文明的记忆,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人类社会物质生活与精神文明的发展状况。因此,想要深挖唐代女性服饰的伦理内涵,就要对女性服饰的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对其时代的伦理思想加以提炼总结。中国古代社会以“礼”为核心,唐代女性服饰伦理贯穿在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以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