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卫电影的后现代性与现代性

来源 :三峡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MG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家卫是当今世界上最杰出的华语导演之一,他自八十年代进入香港电影圈以来,创作的八部影片,堪称部部经典,这不仅奠定了他在香港影坛乃至全球华语影坛的重要地位,也在国际电影界引起了一定的反响。王家卫电影独立于香港主流电影之外,有自己的一套符号体系,他的电影做到了艺术电影与商业电影的完美结合。 本文从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角度对其电影进行分析。王家卫电影表现出明显的审美现代性,他以独特的审美视角,敏锐的观察力,从相反的方向去反思科学技术对自然的征服,反思工业文明给人造成的影响,揭示了现代性压力下异化的现实、异化的人,并努力探求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希望为现代都市人寻求一条拯救之途,一个精神家园,实现人类“诗意的栖居”。王家卫如同一个现代主义者那样,对现代都市人的生存状态进行了一番审视与思考,现代性是其影片的核心。同时,王家卫电影也具有一些后现代的因素,如碎片化、类型片的颠覆、后现代媒介文化特征等等,他的电影是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超级拼贴,达到了先锋性与通俗性的杂糅。王家卫运用后现代策略,对电影写作的既有规范进行拆解,使自己的作品具有了一定的前卫性、时尚性,吸引了一批追求格调的知识青年。
其他文献
小学生处于作文的起步阶段,而小学生怕写作文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解决小学生作文难的问题不可小觑。小学生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语文教
期刊
前段时间,惊悚片《夺命心跳》在各影院上映,片中所讲述的“心脏移植记忆”引发观众讨论,甚至被网友娱乐为“您想移植谁的记忆”,但“心脏移植记忆”是不是真的存在?    专家指出,“心脏移植记忆”这种说法,现实生活中有,但不是主流的。从人类现有的医学研究来看,心脏没有记忆功能,也没有传递记忆功能。“心脏移植记忆”说法美国最多,美国病例中有10%这样的状况。国内也有,那是东北的一个退休老人,65岁了,做了
王维在继承前人的哲学思想、审美方式及诗歌创作实践的基础上,以他卓越的艺术才能和个人修养,创作了许多堪入神品的山水诗。在这些山水诗中他心情的闲寂和大自然的空幽融为一体
本文尝试以生态文艺学的相关理论,聚焦自新时期至新世纪初几年内的以食、色为代表的“生存欲望”书写现场,分别从环境影响论、物种丰富论、系统平衡论这样三个角度试图说明晚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