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已经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一些大的跨国公司日益重视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作用,在全球生产链上将企业社会责任作为量化的标准。由于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所引发的问题,我国的企业目前虽然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已经有了较大改观,但在很多方面仍然存在种种问题。这就需要多方努力共同构建企业社会责任机制,以提高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积极性,在治理理论中,社会是由政府、非政府组织和企业等多元主体共同组成的。不同主体在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同,彼此之间的关系也不同。而从治理的视角出发,构建企业社会责任的监督机制,包括外在的他律和内在的自律两个方面。外在的他律表现为政府、非政府组织对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所发挥的监督引导作用,从法律机制等方面,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推动企业积极主动的承担社会责任,分担部分公共职责。内在的自律表现为企业自身通过转变观念,优化治理结构,提高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从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上,三者的侧重点也各不相同。政府强调兼顾经济增长(经济责任、法律责任)和社会和谐(道德责任、慈善责任)两方面;企业首要考虑经济增长,将经济责任放在第一位考虑;非政府组织等则着眼于社会发展,即最高层次的社会责任,强调社会整体利益的实现。本文首先从选题意义、理论综述、研究方法和思路等方面对文章的整体架构和学者已有的研究成果做了阐述;然后从治理理论的梳理出发,分析了政府、非政府组织和企业三者的关系,突出了企业社会责任;而后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理论做了阐释,分析了企业社会责任由原来的单纯认知到大规模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逐渐发展明朗的过程,印证了治理理论的观点;本文分析了我国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指出构建企业社会责任监督机制的必要性;最后从治理的视角提出了政府、非政府组织和企业在构建监督机制中各自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