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式道路减速带缺损检测系统及方法研究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d4948959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常规超声与声触诊组织成像量化技术(VTIQ)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结节的应用价值.方法 54例患者共56个乳腺结节,行常规超声和VTIQ检查,获得乳腺良恶性结节的剪切波速度(SWV)的平均值.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常规超声与VTIQ在乳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进行比较.结果 采用VTIQ技术将SWV≥4.73?m/s作为最佳截断值,鉴别乳腺结节良恶性的敏感度为92.3%,特异度为90.0%,准确度为82.3%.VTIQ结合常规超声鉴别乳腺结节良恶性的敏感度为96.2%,特异度为93.3%,准确度为95
肥胖症是一种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或)分布异常的慢性代谢性疾病[1],体重明显增加是其典型体征.腹型肥胖是肥胖的一种类型,其主要表现为腰围指数的明显增大.相较于皮下脂肪类型的肥胖而言,腹型肥胖症的脂肪分布主要集中在内脏器官、腹腔内肠系膜以及主动脉周围[2],因此腹型肥胖患者发生代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更高,对人体健康的损害更大[3].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探讨痰湿质腹型肥胖症的病因病机,乃由脏腑阳气虚推动无力而导致痰、瘀、脂堆积,临证以电针联合隔附子饼灸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兹举验案报道以供参考.
期刊
学位
目的 探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在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中呈反应性的无偿献血者归队管理的应用可行性.方法 对血站ELISA检测常规筛查梅毒螺旋体抗体呈反应性的血液标本,同时进行CLIA检测.检测结果不一致的标本,进一步采用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进行确证实验检测.结果 ELISA双试剂阳性标本与CLIA检测结果的符合率明显高于ELISA单试剂阳性标本(P<0.05).CLIA的假阳性率较低.ELISA检测结果阳性S/CO值越低,则假阳性率越高.结论 CLIA可以初步用于梅
我国约有1300万脑卒中患者,其中约3/4的患者出现严重程度不等的残疾,约2/5的卒中患者难以生活自理.而脑卒中的发生发展与糖代谢异常密切相关.高血糖不仅是卒中后神经功能恶化的应激性反应,也是急性卒中后预后不良及病死率增高的独立因素,对卒中后第1个月生存率的影响最明显.脑卒中并发血糖升高有两种类型:糖尿病性高血糖和脑卒中后应激性高血糖.第二类主要指未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在急性脑卒中发病后出现的短期血糖升高.随着长期生存率的提高,脑卒中患者的肠内营养治疗也成为近年来关注的焦点问题,肠内营养治疗结合康复训练对脑
期刊
胃癌前病变是一个病理性概念,包括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主要伴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1].中医药特色治疗阻断或逆转胃癌前病变具有明显优势.笔者较早便开展胃癌前病变的中医药诊治研究,着眼于临床,收集患者舌象,辨证分析舌象与病因病机的相关性,认为气阴两虚与湿瘀交阻是胃癌前病变的病理基础,其中气阴两虚为其本,湿瘀交阻为其标[2].基于胃癌前病变的气虚、阴虚、湿热、瘀滞等证候特点,分为以下六种证型论治胃癌前病变.
期刊
目的 探讨艾司氯胺酮或丙泊酚静脉诱导对法洛四联症(TOF)患儿血流动力学及缺氧发作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全麻下行矫治术的TOF患儿,根据麻醉诱导使用药物的不同随机分为艾司氯胺酮组(K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各20例.观察比较在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1?min(T1)及气管插管后5?min(T2)两组患儿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并记录缺氧发作情况.结果 在T1、T2时,P组的SBP、DBP及SpO2均明显低于K组(P<0.05).P组患儿的缺氧发作率为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前检测血尿酸(UA)、D-二聚体(DD)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来预测PTA后动静脉内瘘再狭窄的应用价值.方法 105例行PTA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根据PTA后是否发生动静脉内瘘再次狭窄分为再狭窄组(21例)和通畅组(84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UA、DD、HCY等实验室指标水平.结果 再狭窄组合并糖尿病比率以及血UA、DD、HCY水平均高于通畅组(P<0.05).其中,UA、DD、HCY是PTA后动静脉内瘘再次狭窄的高危因素.
目的 探讨浙江省十家医院门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选取浙江省十家医院,应用多中心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对门诊HIV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分析合并HBV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260例患者中,36例合并HBV感染(13.85%).合并HBV感染组,25~45年龄段、静脉吸毒感染、具有HBV家族史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未合并HBV感染组(P<0.05);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低于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在未确诊前,其糖调节便已受损,包括空腹血糖受损和葡萄糖耐量减退.糖调节受损状态,目前被认为是糖尿病前期(pre-diabetes,PD)的表现[1].在PD阶段进行早期干预,是延缓DM病程发生发展的关键,亦是降低心血管风险的必要手段,主要包括健康教育、饮食干预、改变运动及生活方式等[2-3].由于保持良好的生活及饮食习惯较难稳定而持续的执行,寻求有效、易行的干预方式来控制糖调节继续恶化十分必要.本研究主要从DM的防控关口向前推移,借助自主设计的“糖尿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