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埋豆治疗癌因性疲乏的临床观察

来源 :天津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gz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耳穴埋豆干预癌因性疲乏患者,观察耳穴埋豆对癌因性疲乏患者的疲乏程度、气虚证候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并观察干预前后患者血红蛋白和C-反应蛋白的变化;为耳穴埋豆治疗癌因性疲乏提供证据,进一步探讨耳穴埋豆治疗癌因性疲乏的疗效机制。
  方法:
  选取于2018年07月至2019年02月期间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武清中医医院肿瘤科住院部符合纳入标准的癌因性疲乏患者共60例。按患者就诊时间顺序排序,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2组,每组30人。实验组给予耳穴埋豆联合基础治疗对患者的疲乏状态加以治疗。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对疲乏状态加以干预。以2周为一个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观察干预前、干预第2周、干预第4周的简明疲乏量表评分、生活质量调查问卷评分、中医气虚证候量表评分,检测干预前、干预第2周、干预第4周的外周血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的含量以评价疗效。将心电图、肝、肾功能及尿、便常规作为安全性指标并记录不良反应,最后建立数据库,以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本研究共有54例样本完成最后的实验,其中实验组27例,对照组27例,干预后实验组的简明疲乏量表评分、中医气虚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实验组在改善患者总的生活质量、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但是两组患者的社会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值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结论:
  耳穴埋豆联合基础治疗能够有效减轻癌因性疲乏患者的疲乏程度以及气虚症状,改善患者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及总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的C-反应蛋白,且耳穴埋豆治疗是安全的;总体来说耳穴埋豆对癌因性疲乏有显著的疗效,并且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其他文献
目的:  以盐酸硫必利片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熄风胶囊联合盐酸硫必利片治疗儿童抽动障碍(肾阴亏损、肝风内动证)的临床疗效,为治疗儿童抽动障碍提供新方法。  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所有病例均为2017年1月~2018年11月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抽动障碍专科门诊,临床诊断为抽动障碍,且符合中医肾阴亏损、肝风内动证的患儿。共纳入78例患儿,依据随机数字表进行分组,按照1:1的比例分
学位
目的:  本课题通过调查研究收集80岁以上超高龄行冠脉介入术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超高龄冠心病PCI患者的相关非传统危险因素,并试图探讨证候与非传统危险因素的相关性,进而为临床研究和决策提供线索和依据,以期为规范中医辨证分型和中医药规范诊治提供理论指导。  材料与方法:  本研究运用回顾性调查的方式进行,对天津市南开医院心内科2016年1月1日起至2018年12月31日期间行冠脉造影患者病历资料进行收
目的:观察厚朴温中加减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虚湿盛证的临床疗效  方法:收集自2018年4月到2018年11月期间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门诊,符合纳入标准的IBS-D患者80例,采用SPSS21.0软件生成随机数字,随机分成中药组和西药组各40例,中药组予厚朴温中加减方,每次150ml,2次/天。西药组予马来酸曲美布汀片,每次0.2g,3次/天。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中
目的:  观察PGLA线体穴位埋线治疗中风后气虚型便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中风后气虚型便秘提供简便效优的治疗方案。  方法:  选取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住院部2016年10月至2018年3月中风后气虚型便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60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予基础治疗,观察组予穴位埋线治疗,选穴:中脘,气海、双侧天枢,双侧足三里,每周1次;对照组予常规针
学位
目的  本研究通过对慢性肾脏病(CKD)非替代治疗的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中等强度步行运动康复训练,分析中等强度的步行锻炼对CKD非替代治疗的患者的疗效作用,为CKD非替代治疗患者的运动康复提供一定的依据。  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18年11月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住院及门诊就诊的慢性肾脏病2-4期患者,根据相关纳入、排除标准,选择符合标准的CKD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按照患
目的:  观察调理脾胃针法对脾虚湿盛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作用及其机制,以进一步阐明该针法治疗此类病证的相关机理。  方法:  选择2017年10月至2018年5月在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针灸科病房确诊为脾虚湿盛型2型糖尿病肾病的患者,所有研究对象均知情同意后入选本试验。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施以对症基础治疗,观察组采用调理脾胃针法加取白环俞双、
目的:从肠肾相关角度探究慢肾衰状态下的肠道的相关改变及其进一步影响慢肾衰的机理,并观察扶肾颗粒对慢肾衰干预的效应及起效机制。  方法:本研究分为四部分内容。研究一采用文献研究与理论探讨相结合的方法,对CRF肠-肾轴相关内容做了系统梳理,并结合中医对CRF的认识,阐述了中医的脾肾相关与肠肾相关的紧密联系,为后续扶肾颗粒在CRF肠肾相关方面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研究二为动物实验,将105只SPF级雄性S
背景:  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引起的心脏功能与结构异常,最终导致心室舒缩功能障碍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临床中运用“血-脉-心-神”一体观,认识心力衰竭,指导临床分期治疗,其中益气活血法贯穿于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始终。心力衰竭进展过程中,出现病理性心肌代谢重构,心肌细胞线粒体机能损伤,心肌中底物利用和能量代谢改变,线粒体呼吸链功能异常,产生大量的ROS,线粒体动力学适应性改变,线粒体自噬水平改变。线粒
学位
目的:  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技术,分析冠心病终点事件危险因素和评价中成药疗效,为中成药治疗冠心病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据。  方法:  本研究包括文献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前瞻队列研究3部分。文献研究通过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根据纳排标准筛选meta分析/系统评价文献,采用AMASTAR法对文献进行方法学评价,采用结局指标GRADE证据等级质量法对文献进行证据等级评价;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通过回顾2016年1
学位
目的:通过对消渴病肾病气阴两虚夹瘀证患者应用降糖益肾方进行2个疗程的疗效观察,观察该药方对mALB(尿微量白蛋白)、FBG(空腹)及2hBG(餐后血糖水平)及中医症候评分的影响,以期为降糖益肾方治疗消渴病肾病气阴两虚夹瘀证患者提供有力的临床理论依据,并了解该方对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的治疗价值,为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找到的有效组方。  方法:筛选符合糖尿病肾病早期(消渴病肾病气阴两虚夹瘀证)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