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博作为一个全新的网络产品,出现时间短、影响力极大,且因与现代网络科技联系紧密而变幻莫测。微博的诞生不仅极大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更是渗入现代人的生活,深深的影响着人们生活的各方面。微博语言道德问题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目前面临的新问题之一微博语言屡见不鲜的道德失范问题,以及国人网络道德意识的匮乏是论文研究实现的前提。学术界对于微博以及网络道德教育的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则是本文研究的理论动力。道德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随着社会的变迁引起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而发生着变化,无论道德如何变化,我们对于是否道德的一个最通俗的评价标准就是暴力和欺骗是不道德的,然而在微博空间中,我们既可以遇到语言暴力,又可以看到欺瞒无处不在。可见,人类科技的发展并没有带动道德一同进步。而语言作为人类的沟通工具,反映人类的思想,承载着文明的变迁,所以,微博语言便是微博用户思想的扩音器,微博语言问题反映着微博用户的思想道德问题。从语言形式方面,微博语言中充斥着语言暴力、谣言、恶搞;从微博语言内容的道德层面来看,微博语言的隐私权、知识产权问题也很多。究其成因,从理论角度来看,可归咎为,科学技术与道德发展的不同步性、网络公域和私域边界重构和言论自由和个人道德脱节。当然,微博语言道德问题产生与网络技术导致的现代信息爆炸,其兼容性使伦理主体无序化和其数字化导致网络虚拟性密不可分。从现实根源角度分析则因为社会转型期文化多元的危机,现代社会生存压力剧增和网络立法和道德规范不完善。微博语言道德的培育具有一定的价值意义,根据道德由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两部分构成,微博语言道德培育路径分为的理论框架和实现操作。在理论框架的探讨中,明确现代道德观的选择,提出微博语言道德培育的必要规范。微博语言道德培育的现实路径在于微博语言道德培育需要共建力量,道德不是强制性的,道德是社会大众约定成俗的现象。微博语言道德培育的实现机制包括粉碎谣言的管理机制、对污言秽语的监督和治理机制,对人身攻击的限制机制和对整个微博语言道德建设的有效的引领机制。微博语言道德培育的支撑机制包括完善相关立法和规范,增设微博巡警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