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铃虫精子行为研究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sume_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组织化学、显微计数、光镜观察和电镜观察,研究了棉铃虫精子的行为学,主要内容有:精子成熟后在雄、雌蛾生殖器官内的释放、贮存、转移、分布和运动;以及精子的超微结构和在生殖管道中的变化。研究结果如下: 棉铃虫精巢中的真核精子束在蛹羽化前4h开始向修精囊释放,由修精囊向贮精囊内的转移则在羽化前2h开始。无核精子在蛹羽化前6h开始从精巢释放到修精囊中,羽化前4h无核精子在贮精囊出现。无核精子的释放时间早于真核精子束。 棉铃虫精巢内的真核精子束和无核精子束的数量随雄蛾日龄的增加呈线性下降,复射精管内贮存的真核精子束的数量正好相反,呈线性上升。交配对精子束的释放和贮存无影响。 棉铃虫雄蛾与雌蛾交配后贮精囊内无精子,交配前后修精囊内真核精子束的数量没有显著差异;与雄蛾交配的雌蛾精包内真核精子(束)的数量与交配前雄蛾贮精囊内真核精子束的数量无显著差异。因此棉铃虫不存在精子回流现象,在交配时将贮精囊内的精子全部转移至雌蛾交配囊内。 棉铃虫真核精子束的解散场所为精包,解散的时间在被转移到精包后到交配结束后1h这段时间内。 待棉铃虫雌雄蛾交配结束后,连续144h观察计数雌蛾生殖器官内两种精子的转移动态。结果表明:交配结束后1.5h,雌蛾精包内的真核精子和无核精子开始向受精囊转移,2h时近2/3的精子已转入受精囊,其后受精囊内精子的数量逐渐下降;精子转移至受精囊后只分布于主囊,成团聚集,副囊中没有精子;雌蛾生殖道肌肉的节律性收缩推动精子转移,同时无核精子的运动也 有助于真核精子的移动。 在棉铃虫修精羹和贮精囊内没有观察到精子的运动;交配后 在精包内观察到无核精于的运动,而真核精子则不运动;受精囊 内的情况与此相反;真核精子与无核精子在活动比率和运动方式 上都有显著差异。 电镜观察结果表明,棉铃虫真核精子由顶体、核和鞭毛三个 部分组成,鞭毛内部由线粒体衍生物和微管系统构成,微管系统 山9根副微管、9根双微管和2根中央微管组成,属典型的9+9+2 构型;顶体、核和鞭毛质膜上均覆盖有外长物。无核精子由顶体 和鞭毛两部分组成,鞭毛内部由线粒体衍生物和微管系统构成, 微管系统亦属典型的9+9+2构型,质膜上无任何外长物。 棉铃虫真核和无核精子束从精巢中排出后,其细微结构在修 精囊中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真核精子片层外长物全部消失,从头 到尾被一层外套包围。无核精子束从精巢中排出后,在修精囊中 己分散为单个的精子,其质膜表面也逐渐附着一些细胞外物质。 在受精囊内,真核精子从外套中“孵化”出来,无核精子通过自 溶而消失,最后只留下一个中空的外套。
其他文献
该研究首次在小麦白粉菌群体的研究中引入RAPD分子标记,解决了小麦白粉菌基因组DNA提取和RAPD反应中避免DNA污染等技术问题,对小麦白粉菌无毒基因Av4a和Av4b的遗传进行了研究
【目的】一串红(Salvia splendens)观赏价值高,是城市和园林中普遍栽培的草本花卉。在石河子观察到一些叶片花叶、植株矮化、花序减少、变小,提前枯死的一串红,降低观赏价值。本研
杀虫气雾剂是防治室内卫生害虫的一种重要的农药剂型.以煤油和酒精作为溶剂的油基型和酊基型杀虫气雾剂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较多,环境污染较严重;以水为溶剂的水基型杀虫气雾
目的:研究宫颈鳞状上皮病变中人乳头瘤病毒(HPV)L1蛋白与P16、Ki-67的表达,探讨HPV L1蛋白与P16、Ki-67在宫颈病变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方法检测宫
江泽民同志指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们 2 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这一论述充分说明了创新对国家、民族是
应用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技术克隆并测序了室内经氰戊菊酯筛选7代的烟夜蛾(Helicoverpa assulta)抗性、敏感种群以及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自然种群的钠离
由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引起的水稻稻瘟病(Rice blast disease)是一种世界性的水稻病害,一旦爆发所带来后果是毁灭性的。本研究利用rep-PCR技术和苗期接种实验,对台湾和
这几年大家看文艺类电视,发现主持人似乎有点“累”。观众私下说,主持人别去“主持”,少说点儿话,少抢点镜头如何? 说实在的,好的主持人并不处处显示自己是“台主”,而是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