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轻质外保温墙面温度与荷载耦合效应的研究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smallstar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轻质材料与传统墙身材料组合应用、提高建筑外围护系统的保温隔热性能,已经成为降低建筑能耗的重要措施与途径之一。外墙外保温系统因其保温效率高、造价低的特点,已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对于推动我国建筑节能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大量工程项目的建成交付使用,轻质复合外保温系统的局限性也逐步显现出来,特别是外墙面粉刷饰面层大面积开裂、甚至脱落等现象已经成为通病。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尝试对外保温墙面的温度与荷载作用耦合效应进行了以下探讨研究。(1)理论分析研究不同影响因素下轻质复合外保温系统的工作状态。(2)试验研究配置不同防护材料外墙外保温系统在温度与荷载多因素耦合作用下的物理力学性能。人工模拟影响因素,分别对外保温系统在温度作用、温度与荷载共同作用等工况进行试验,取得了不同工况下外保温系统内部各功能层的应力应变数据,并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3)根据理论分析与材料试验数据,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外墙外保温体系的温度场分布情况以及应力应变变化规律,并与试验结果对照比较,分析推演外保温墙面破坏的演化机理。试验与数值模拟分析结果显示:(1)不同物理力学性质的材料直接黏贴复合是导致外保温墙面破坏的内因。外墙外保温系统中保温层与砂浆防护面层的弹性模量、导热系数、热膨胀系数等材性差异很大,协调工作基础薄弱,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界限值均较低,饰面易破坏。(2)外饰面自重以及温度、风荷载等外部作用是导致外保温墙面破坏的外因。外墙外保温系统常年经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处于复杂的拉、压、剪应力状态之中,多因素耦合效应的反复交替作用下,极易超过承载能力与正常使用界限状态,造成外保温墙面破坏,从而产生裂缝、脱落等问题。
其他文献
高压输电线路为远距离电力输送的主要渠道,线路运行时要求安全可靠、万无一失。对输电线路途经采空区的变形进行准确的预测,分析未来的地表变形规律,研究铁塔的稳定性,对输电线路
整体失稳是钢梁的重要破坏模式之一,不同的截面形式、荷载形式和边界条件对梁的失稳模式和稳定承载力有很大影响。国内外对于简支梁和悬臂梁的整体稳定性研究已基本成熟,然而
底部局部框架砌体房屋在我国不发达中小城市,尤其是县级以下城镇临街建筑中应用广泛。汶川地震中,此类房屋破坏严重,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未对这一类型房屋的抗震设计提
受到地球漫长而复杂的地质活动作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着层状复合岩层这一特殊的地质体,这种岩层往往由不同岩性的岩层交替构成,并且层与层之间的结合十分紧密。不同于一般单
钢筋混凝土双向密肋空腔楼盖是一种适用于大跨度、大空间结构的新型楼盖体系,具有结构自重轻、刚度大、施工便捷、工期短、造价相对较低等优点,特别是对于拓展室内空间,改善
对于渤海海域的海洋平台来说,海冰载荷是平台设计的重要控制载荷,剧烈的冰激振动直接威胁着平台的安全。研究发现,抗冰锥结构可有效减小水平方向冰力,而安装了抗冰锥的海洋平
轻型木结构房屋的节点连接性能直接决定着整个建筑结构的承载性能。齿板连接作为现代轻型木结构的主要连接形式,由于其制作简单,安装快速方便,有利于工程的进度,而且节点采用
凤山隧道是连接萧县县城与高铁萧县北站的关键工程,该隧道的顺利通车将为萧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本课题以项目“萧县凤山隧道施工安全监测与围岩类别实时判别”为支
本文以正冻土与结构相互作用为工程背景,抽象出冻土-冻土和冻土-结构面冻胀剪切模型。自行设计研制了单向冻结条件下冻土-冻土/冻土-结构面冻胀剪切试验系统,选取两种冻胀敏
农业非点源磷污染与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目前农田生态系统中广泛存在的磷素投入过量和由此导致的磷素流失导致的水体污染、湖泊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三峡库区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