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早期哈尔滨犹太教与东正教慈善事业研究

来源 :黑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guoxun37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早期的哈尔滨,由于其特殊的历史背景,造就了世界多种宗教在哈尔滨这座国际都市并存的情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哈尔滨地方宗教史。而在哈尔滨地方宗教史中,特色最鲜明、影响力最大、被学术界关注最多的,非犹太教与东正教莫属。本文以慈善事业的研究视角切入,通过对两教在哈尔滨进行的具体的慈善事业进行梳理与比较,进一步探讨慈善活动在两教中的重要意义,以及教义信条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关系,总结出犹太教与东正教的慈善公义活动积极开展的经验以及对当代中国发展慈善事业的借鉴意义。本文结构简单,首先就20世纪早期哈尔滨的宗教与社会环境做下简单的介绍,使我们能够真实的体味在当时动荡的历史环境下进行慈善活动的难度和意义;接着的两章分别对两教在哈尔滨的慈善活动进行介绍和分析;最后,对两教在哈尔滨的慈善活动进行了比较,并总结了两教在哈尔滨的慈善活动对哈尔滨城市产生的影响以及对中国正在发展中的慈善事业的几点建议。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血站质量管理运用差错管理理念模式的价值及在血站中推广意义。方法以该血站运用差错管理前后1年为分析对象,设2017年1—12月间为差错组(运用差错管理模式),2016年1
本文为中国教案史研究的一部分,主要论述清代中央和福建地方政府在处理基督教问题时采取的政策和管理措施。清代各个时期政府在对待基督教的政策和管理上各不相同。基本可分为
新批评是西方现代文学理论派别。它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发端于英国,三十年代形成于美国,四五十年代在美国文坛占据了统治地位,达到了自己的繁盛时期。从六十年代起日趋衰落,七十
海派文化作为中国近代以来独特的区域文化,是上海本土吴越文化与由租界完整东移的西方文化在上海这一特定历史空间,随着历史时间发展“互渗——统一”的结果,具有现代工业社
<正>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政府包括白宫、国会、公共卫生服务部和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决定发展补充替代医学(Complementary&Alternat
网络词汇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有其独特的特征。网络词汇的翻译有音译、意译、音译加意译以及其他方法。网络词汇的翻译方法也体现了翻译是为了交流这一宗旨。
始于13世纪的佛经典籍翻译,到了18世纪中后期,佛经典籍翻译事业达到了顶峰。在这段时期内尤为重要的是《甘珠尔》《丹珠尔》的蒙译本的问世。翻译这两部著作时耗时很长,蒙古
耶稣会士在进入日本的最初30多年期间,对日本生活习俗的态度经历了两次大的转变。沙勿略刚来到日本时,对日本人的种种不符合基督教文化的习俗诸如身着华丽服饰等进行了猛烈的
本文从人类学的视角分析了东坡村主导文化——妈祖文化内部的权力结构及权力运行对该村妈祖女信徒的影响,展现社会转型期里,农村妇女公共文化生活的全貌。文章认为在东坡村公共
本文首先用FNL客观再分析资料和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对2010年8月7日发生在甘肃省的短时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发现其大尺度环流背景为:7日20时之前,副热带高压与大陆高压连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