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社会下中国环境运动的社会认同机制探析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kens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环境催生的具有全球性、互动性的新技术媒介崛起,为集体认同的形成提供了力量,从而掀起一系列以认同为基础的新社会运动。我国的环境问题伴随着经济发展逐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议题,因此在我国的新社会运动研究中,研究环境运动的比重也不断增加。目前针对环境运动当中认同机制的研究成果较少,且都是集中于环境抗争运动这一特殊类型。因此本研究拟对此研究状况进行突破,通过对内容和案例的分析,从全局化的角度来审视环境运动中的认同机制。本文首先在对环境运动按照运动发起者的角色不同进行类型划分的基础之上,分别探讨在政府主导下、民众自发组织下以及环保民间组织的主导下的三种类型的环境运动。其次,通过对典型案例的过程梳理和认同机制分析,总结出这三类环境运动的认同机制的特点,以及在此过程中新媒体起到何种作用。在政府主导的环境运动中,政府和传统媒体的二元互动成为主流,而新媒体的缺位直接导致了公众话语权的缺失,并影响了环境运动社会性目标的完成情况;在民间环保组织主导的环境运动中,通过向上与政府进行有效沟通与合作,向下通过新媒体的力量凝聚更多公众参与,从而形成较为稳固的集体认同;而在民众主导的环境运动中,群体以相同的对抗目标而结成共同体,从而进行自发的组织和行动。这种抗拒性认同过程带来的是较为极端且无序的运动手段,共同体在事件结束后会立即解散。再者,依照卡斯特对认同的分类对上述环境运动中的认同机制进行分别分析,并总结其一般过程。最后,对三种认同机制之间的转化和联系进行总体分析,并得出环境运动认同机制转化的最佳路径,为今后我国环境运动的发展提供一点启迪与参考。通过对三种认同机制进行逐一分析可以得知,认同本身并不存在严格的流程划分,而是基于意义的共享依照环境运动的现实情况不断发生变化。在变化过程当中,明确的运动目标、详细的运动计划、参与者自觉自发产生对集体的认同感这三个因素决定环境运动最终能否完成预期目标并产生正向社会效应。因此,将计划性融入合法性认同才是我国未来环境运动认同机制的发展方向。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需要充分利用网络社会的各个渠道和平台资源,推动我国环境运动的稳步发展。
其他文献
以具有代表性的43m单底单舷一般散货船为研究对象,以《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为依据,对船舶的横向强度进行有限元直接计算,根据计算结果提出5种横向强度加强方案,通过对各种
在网络社会运动过程中,网络民众参与或不参与具有很大程度的波动性,存在着多种因素碰撞、冲突、交融,人格动机也在其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成就动机、关怀动机、逃避动机及情
大学处于城市和社区之中,与所在社区、城市之间有着同生共存的密切关系,创建和谐社区,营造和谐校园.离不开学校与社区的双向参与和沟通合作。通过大社区文化的营造,促进大学生群体
目的:观察冬凌草甲素对人肝癌细胞Hep G2缝隙连接功能(GJIC)的影响。方法:采用划痕标记染料示踪技术(Scrape-loading Dye Transfer Assay,SL/DT),观察不同浓度的冬凌草甲素处理人肝
分析了10CrMo910厚壁钢管的工艺焊接性。该钢具有较大的冷裂纹和再热裂纹,以及回火脆化倾向,为此确定了TIG/SMAW焊接方法和合适的焊接工艺参数。通过严格控制焊接工艺措施,避免了
随着web2.0,云计算,搜索引擎等一系列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有关个人的负面信息即使丧失了初始的处理目的,但仍然保存于网络,产生损害信息主体的人格尊严,并阻碍其人格自由发展的后果。为保护信息主体的人格利益,欧盟确立了“被遗忘权”。但该权利自诞生之初便在各个层面产生了巨大争论与探讨。本文分为四个部分对该权利进行了研究。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被遗忘权”的源起及发展。首先介绍“被遗忘权”在欧盟产生,但以美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精辟论述,从理论上、实践上、时代特征上对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指明了方向,明确了战略性的任务。其内涵十分丰富,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意
目的研究银行职员长期使用电脑危害身心健康的卫生学现状。方法选择我区6家银行进行调查,长期接触使用电脑操作银行职员84名为接触组,非电脑操作银行职员56名为对照组。测量
2007年—2008年的流行病学数据表明,我国20岁以上的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9.7%,成人糖尿病总数达9 240万[1],虽然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高,但血糖达标率却较低,其中病人对胰岛素注
农村治理结构改革,是对新中国成立后建立起来的全能型政府统治体制的变革,重构了政社一体的乡村治理结构,构建了政社分工为基本特征的新型农村治理结构。但是,这种新的治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