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属于颈椎病的一个重要分型。本课题是通过临床研究观察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予以按揉风池穴为主的推拿手法干预后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变化的影响,为该方法治疗CSA提供客观依据,为临床推广应用奠定基础。方法:按照纳入标准选择病例,病例对象不分组,以自身手法前后和治疗前后为对照,记录患者自体在第一次手法施术前后(即刻)、治疗前与治疗一疗程后、治疗前和一个月后随访时三个阶段的临床症状、体征的评分,同时通过TCD检查测定患者自体在第一次手法施术前后(即刻)、第一次手法前(即治疗前)与治疗一疗程时、第一次手法后与治疗一疗程时双侧椎动脉和基底动脉收缩期和舒张期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各组数据,对各组数据进行前后比较,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患者眩晕、头痛、恶心呕吐、颈肩痛、旋颈试验及总评分在第一次推拿手法治疗前和第一次推拿手法治疗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猝倒、颈部压痛在第一次推拿手法前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患者眩晕、头痛、猝倒、恶心呕吐、颈肩痛、颈部压痛、旋颈试验及总评分在第一次推拿手法前和治疗一疗程后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3)患者眩晕、头痛、猝倒、恶心呕吐、颈肩痛、旋颈试验、颈部压痛等主要临床表现在治疗前后(即推拿手法前与一个月随访)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4)患者LVA收缩期和舒张期血流速度、RVA收缩期和舒张期血流速度及平均血流速度第一次手法前后(即刻)TCD检查值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LVA平均血流速度、BA收缩期和舒张期血流速度及平均血流速度第一次手法前后(即刻)TCD检查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5)患者椎-基底动脉第一次手法前与推拿治疗一疗程时TCD检查值比较,椎-基底动脉不同时期血流速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患者椎-基底动脉第一次手法后与推拿治疗一疗程时TCD检查值比较,椎-基底动脉不同时期血流速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按揉风池穴为主推拿手法治疗CSA患者具有一定临床疗效。能不同程度的改善患者主要的症状和体征,并且该治疗手法还有一定的即刻作用和远期效应。2.按揉风池穴为主的推拿手法对CSA患者血流变化有即刻效应,能加快VA不同时期血流速度,而对BA血流速度即刻影响不大。通过一疗程治疗后都能加快VBA的血流速度,对VBA血流速度的影响可能具有手法的累积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