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理论背景外感热病是指感受六淫、疠气等外邪所致的一类急性发热性疾病的总称,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病,相当于现代医学多种急性感染性和传染性疾病。对于外感热病的辨证论治,历代不少医家进行了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内容,尤以伤寒和温病辨证在外感热病中应用最为广泛,但也因此产生了“伤寒”与“温病”的学派之争。近代许多医家对外感热病辨证的统一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希望建立统一的外感热病辨证纲领,但至今对于中医外感热病的辨证仍然众说不一,尚无定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属于中医“外感热病”范畴,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感染性疾病。据文献统计,既往对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辨证规律的研究开展很少,而且相关研究多数是临床医生根据个人经验进行辨证论治的文献,或是针对某一种或几种证型进行辨证论治的治疗性文献,规范的证候研究开展很少,难以给临床辨证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由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多为感受外邪而发,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卫分证、气分证症状,因此,将卫气营血和外感六淫邪气性质相结合进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辨证,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也可以为外感热病的证候研究提供方法学示范。2研究目的以卫气营血理论及外感六淫致病理论为依据,通过文献研究总结古代外感热病的证候分布规律;通过临床前瞻性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证候研究,明确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基本证型及其证候分布规律,探索外感热病的证候研究方法。3研究方法3.1文献研究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的方法,将符合古文献纳入标准的条文进行证型及症状指标频数统计,分析古代文献中外感热病卫分证、气分证的证候分布规律。3.2临床研究收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例的四诊资料,对其采用聚类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对临床辨证的各证型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总结临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证型及证候分布规律,探索证候研究的方法。4研究结果4.1古代文献外感热病卫、气分证的证候描述中,卫分证53条,占26%,卫气同病11条,占5.4%,气分证140条,占68.6%。卫分证中风寒束表型21例,占39.6%,风热犯表型19例,占35.8%,风湿袭表型、风燥袭表型、暑湿袭表型较少。气分证中气分热盛型44例,占32.8%,气分湿热型40例,占28.6%,气分暑热型32例,占22.9%,气分暑湿型、气分燥热型相对较少。4.2 389例临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例证候研究中,卫、气分型频数统计显示:卫分证334例,占86%,卫气同病31例,占8%,气分证24例,占6%。临床辨证分型中,风寒型202例(51.9%),风热型98例(25.2%),暑湿型45例(11.6%),表寒里热型42例(11.3%),气虚型、阴虚型各1例(0.25%)。聚类分析分为三型,其中风寒型230例,占59%,风热型107例,占27%,暑湿型52例,占14%。5结论5.1外感热病古文献证候分布有一定规律,主要表现为气分证,卫分证、卫气同病较少;卫分证以风寒束表型、风热犯表型为主要证型,气分证以气分热盛型、湿热型、暑热型为主要证型。5.2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主要表现为卫分证,发展为卫气同病、气分证的很少。本病临床辨证与证候的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初步认为风寒型、风热型为本病的两个主要证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