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缓控释制剂是一类延缓药物释放速率,降低药物进入机体吸收速率的新型药物剂型,具有减少给药次数,延长药物作用时间,降低药物毒副作用等特点,在临床上备受青睐。本文以静电纺丝技术为手段,分别将抗生素、复方降压药以及抗癌药物通过共混的方式负载于超细的左旋聚乳酸电纺纤维支架中,探索药物在电纺纤维支架中的分布情况,分析药物释放机理,为开发出一类新型药物缓控释制剂奠定基础。本论文开展的主要研究工作及其结果如下:运用溶解度参数理论对左旋聚乳酸的合适溶剂体系进行研究,确定低毒且溶解性好的溶剂体系为丙酮/二氯甲烷(1/2)的溶剂。通过对纺丝参数中聚合物的质量分数、纺丝电压、接收距离、纺丝流量与电纺纤维形貌以及直径分布关系的分析,发现纤维平均直径与聚合物质量分数呈指数增长规律,与电压、流量、距离呈线性规律。通过对电纺纤维分子结构与相关性能的测试,发现电纺纤维化学结构没有改变,但结晶度有显著的下降,亲水性变差。这些研究为制备出有利于药物负载与释放的载体形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以克拉霉素为模型药,对电纺左旋聚乳酸/克拉霉素复合纳米纤维支架的形貌、性能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药物相对含量的增加使得电纺纤维的平均直径变细,两者呈现出递减的指数关系规律;药物与载体之间形成了一定的复合作用,药物完全是以无定形的状态存在于电纺纤维中。药物释放实验表明:在蛋白酶K的作用下,存在于超细纤维支架中的药物释放机理为logistic模型。以复方卡托普利/氢氯噻嗪两种药物为模型药,对电纺左旋聚乳酸/卡托普利/氢氯噻嗪复合纤维支架的形貌、性能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药物含量的增加,电纺纤维的平均直径随之下降,但是下降的幅度远小于负载克拉霉素的纤维直径。药物与载体之间也形成了一定的复合作用,药物以无定形的状态存在于电纺纤维中。药物释放实验表明:卡托普利和氢氯噻嗪的释放机理为Peppas模型。以氟尿嘧啶为模型药,以合成的纳米四氧化三铁颗粒为磁物质,对电纺左旋聚乳酸/氟尿嘧啶/纳米四氧化三铁复合纤维支架的形貌与性能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药物相对含量的增加使得电纺纤维的平均直径变细,而纳米四氧化三铁的加入则增加了纤维的平均直径;药物、载体以及纳米四氧化三铁粒子之间形成了一定的复合作用,复合纳米纤维支架具有一定的磁响应性。药物释放的实验结果表明氟尿嘧啶的释放遵从Peppas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