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GC模式下资讯类短视频的发展困境与突围——以“梨视频”转型为例

来源 :华东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er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讯类短视频是短视频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正在逐渐改变人们获取资讯的方式。2016年资讯类短视频相继出现,相关的内容创作机构、平台都注意到这一领域,形成大热之势,梨视频也在这一时期诞生。梨视频自成立之初就将自身定位于传播“独家时政类视听内容”的资讯类短视频平台,自上线以来就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不同于以往的短视频内容平台——抖音快手为UGC(用户生产内容)模式,内容往往无法达到新闻严肃真实的标准,传统媒体自制的PGC(专业生产内容),虽然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但在内容方面的局限性与平台交互性较弱。资讯类短视频的出现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点,梨视频的出现迎合短视频浪潮,同时梨视频团队是一批具有专业背景的新闻记者,将二者结合推出PUGC专业用户内容生产模式。在PUGC模式中,用户可参与信息的制作与生产,使资讯保留了短视频特色;同时在专业记者的培训和指导下,拍客的媒介素养和信息敏感度得以提升,再通过技术人员的进行后期加工把关,最终生产出高质量的信息资讯。在此模式的推动下,资讯类短视频生产出内容多样,时效性强的短视频内容,获得受众欢迎。梨视频在众多短视频平台中突出重围,但是在上线短短几个月内,梨视频就因内容原因下架整改。在2020年5月8再次全网下架,引起了各界对于资讯类短视频的讨论。如今,PUGC越来越成为媒体转型的方向之一,但是在这一模式下平台生存也面临许多挑战,成功转型的案例屈指可数。基于此,本文选择梨视频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梨视频拍客的采访,以及向部分用户进行问卷调查,进一步了解到梨视频当下的生产的机制,目前在内容方面的全新尝试,拍客选取素材的方式方法及用户的使用体验等方面的内容,更好地了解梨视频PUGC模式下资讯类短视频的发展。此外,本文选取了自梨视频上线以来不同阶段产出的视频内容,通过对大量案例进行解读,对样本的发布时间、视频播放量及主题类型进行统计,总结出梨视频转型前后的内容特征。研究发现梨视频转型前关注时下热点,聚焦社会话题,并以新闻调查的形式发布多起暗访类视频,触及时政内容较多,这也成为了梨视频转型的导火索。转型后,失去了独家时政报道资质的梨视频不得不面临新一轮的发展困境——在保证PGC的前提下,生产区别于一般UGC短视频平台的优质内容,继续发挥PUGC的优势所在。通过对转型后样本内容的分析发现,这一时期的梨视频开始注重选题的趣味性,展现奇闻异事,将目光聚焦在年轻人关注的信息资讯上。然而在PUGC模式的限制之下,梨视频在转型后出现了选题内容同质化、报道形式相对单一、难以实现流量反哺等问题。梨视频作为资讯类短视频的“头号部队”,其运营模式与生产机制为其他资讯类短视频提供了很好的样本。在转型后如何更好地发展,梨视频自身也在不断进行尝试。总体而言,资讯类短视频是未来短视频深耕的一大方向,但目前仍处在探索时期,在国家政策制度、自身定位、运营模式等方面都面临着挑战。本文通过对梨视频转型的研究,以期折射出中国一批资讯类短视频的演进与完善,为资讯类短视频发展提供可行性参考。
其他文献
随着近年来我国城市规模的进一步扩张,城市之间的竞争局势愈加激烈,城市品牌成为了城市获取竞争优势的战略选择;与此同时,节事活动的溢出效应愈加明显,越来越多的城市随节事而闻名。如此,节事活动便成为了各城市塑造与提升城市品牌的战略工具。目前对于城市品牌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城市内部建设视角,较少从受众角度出发思考,也较少结合两视角共同分析;目前对于节事活动与城市品牌的研究,较多集中于中小型城市对城市品牌的影
学位
基于新闻工作要创新融合的时代背景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科技环境,慢直播逐渐兴起。疫情期间,慢直播造就的亿万网友共同参与的“云监工”成为了现象级的媒介事件,它也凭借自身优秀的媒介表现进一步走入大众视野。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介形态,它呈现出的某些特征与传统媒介可谓是大相径庭。借用梅罗维茨的观点,新的媒介会影响使用者的行为,那么慢直播这一独特的媒介形态是否正在重塑着用户的媒介社交行为?它是如何重塑的?重塑后的
学位
甜瓜(Cucumis melo L.)是葫芦科(Cucurbitaceae)一年生植物。作为世界十大水果之一,在我国深受消费者欢迎。在南方地区,早春时节的多雨、低温、寡照等不利的气候因素会给甜瓜授粉造成困难,时常会出现坐果难,“化瓜”现象频发。这一问题加重了生产者的资金、时间投入,降低了甜瓜的生产效益。本文从三个角度探讨了甜瓜单性结实性:首先研究了不同浓度氯吡脲(CPPU)对果实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
学位
在当前的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技术在新闻领域中的应用催生了新的新闻报道形式——数据新闻。自2009年《卫报》首先展开数据新闻实践后,国内各新闻媒体也纷纷开始对数据新闻进行积极实践。几乎同一时期,全面依法治国成为基本治国方略和党中央基本战略布局的重要阵地,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也正在稳步推进。法治新闻在法治建设之中,肩负着推动形成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的宣传普法任务。为了提
学位
随着DV技术的发展,影像对私人领域的介入问题变得愈发明显。独立纪录提供了更为民间的视角,让过往很少被媒体注意到的底层人群开始进入大众视野,是对体制内纪录片的一个补充,创作者在创作主题、内容上忠于自己的独立立场和精神,其作品展现出极高的社会文化价值。但在创作过程中,拍摄者很容易触碰伦理道德问题,掌握镜头的拍摄者和拍摄对象之间存在着天然不对等的关系,处于社会底层的拍摄对象缺乏有效的手段与意识抵御摄像机
学位
邻避类冲突近年来呈现减少而非增多趋势,印证了中国在邻避冲突治理中所取得的显著成果。网络强国建设背景下以5G信号基站建设受阻为代表的“数字邻避”为我们考察十多年来中国邻避治理的效果与效能提供了观察的角度。以往对邻避行动的研究大多关注“为什么能”“如何有效”“如何治理”等问题归因路径,但“数字邻避”现象却带来了一个新的思考:以“数字邻避”为代表的邻避行动正在呈现出某种结构性的断裂——媒介化、网络化背景
学位
自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人物》作为国内影响力前列的人物杂志,致力于以人物特稿还原疫情真相,其报道在同行媒体中脱颖而出。目前为止,从新闻叙事学的角度去探讨人物特稿,并不少见,但是在疫情的背景下展开研究,尚不多见,正在逐渐地扩充中。本文从新闻叙事学这一经典理论出发,试图探讨以下问题:《人物》的疫情人物特稿与其他媒体相比有哪些特色?《人物》发布的疫情人物特稿与非疫情特稿的叙事风格有何不同?疫情人
学位
青少年作为社会中的特殊群体,其越轨问题一直以来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自然而然也成为大众媒体争相报道的重点题材。而媒体如何报道、报道尺度的大小、报道内容的取舍等是我们应该着重关注的,这些直接关系到社会大众对青少年群体的看法以及青少年对自身的认知,更关系着青少年越轨者在接受应有惩罚后能否回归社会。本文基于相关理论,运用文本分析与内容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将2013-2020年间新京报网中有关青少年越轨的
学位
当下,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新图景下,司法公正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其成为评判法治进步的重要环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冤案纠错步入正轨,一桩桩案件的平反充分彰显了我国追求司法公正的决心。公众对冤案纠错的关注度日益增加,媒体也在不同阶段以不同的角度和方式报道冤案纠错,那么在冤案纠错的进程中媒体是如何呈现的,又具体发挥了何种作用,其中媒体的行为是否缺位、又是否随时间改变等,这些问题都成为本文关注的焦点。本研
学位
抖音短视频作为一种全民娱乐方式渗透到不同年龄层次人群的日常生活之中,除了社会个体的自我形象展演,来自家庭内部的生活片段和亲属形象也在不断呈现出来。中年父母在这场数字浪潮中的活跃表现,让抖音短视频成为亲子互动过程中的重要话题和工具,塑造了全新的亲子互动模式。作为一款受年老一代追捧的新媒介应用,抖音短视频是否真正促进了他们对数字世界的融入以及代际关系的弥合?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通过对6组“成人初显期人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