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识别影响濒危物种生境选择的关键环境变量是进行物种生境保护工作的前提。然而环境变量存在于不同的空间尺度上,只选取单一尺度的环境变量不能全面反映物种的生境特征;另外,环境变量存在的空间自相关现象(空间上越靠近越相似)和多元共线性问题(变量之间线性相关)分别违背了统计检验中样本点之间相互独立的基本假设以及自变量之间相互独立的基本假设,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推断出的影响物种生境选择的环境变量不够准确。为解决尺度、空间自相关和多元共线性这3个问题,本文以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地,以越冬期的丹顶鹤为研究对象,结合野外调查和遥感信息采集微生境和景观2种尺度上的环境数据,同时在环境变量中加入空间变量以描述空间自相关现象,将环境变量按照2个等级水平进行划分,在第一等级水平上将所有环境变量分为微生境、景观和空间3组变量,在第二等级水平上将微生境变量分为植被因子和遮蔽物因子,将景观变量分为植被因子和干扰因子,然后利用方差分解法计算第一等级水平上微生境、景观和空间的独立效应和联合效应,以及第二等级水平上各生境因子对丹顶鹤分布变异的独立解释及联合解释,最后利用等级划分法验证方差分解法的结果,并且计算各环境变量对丹顶鹤分布变异的独立贡献。通过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果:(1)第一等级水平的方差分解结果表明:所有环境变量共解释了67.4%的丹顶鹤分布变异。景观变量总共解释了52.9%的丹顶鹤分布变异,微生境变量总共解释了32.2%的丹顶鹤分布变异,空间变量总共解释了33.7%的丹顶鹤分布变异。微生境、景观和空间3组变量的独立解释都很小,分别独立解释了7.0%、4.5%和5.7%的丹顶鹤分布变异,而它们联合解释了50.2%的丹顶鹤分布变异,其中景观变量与微生境变量、空间变量分别联合解释了22.2%和25.0%的丹顶鹤分布变异。(2)第二等级水平的方差分解结果表明:微生境变量对丹顶鹤分布变异总的解释方差比例(32.2%)中,遮蔽物因子和植被因子分别独立解释了9.8%和8.6%的丹顶鹤分布变异,联合解释了13.8%的丹顶鹤分布变异。景观变量对丹顶鹤分布变异总的解释方差比例(52.9%)中,干扰因子和植被因子分别独立解释了17.4%和39.9%的丹顶鹤分布变异,联合解释了-4.4%的丹顶鹤分布变异。(3)等级划分结果表明:微生境变量、景观变量和空间变量分别独立解释了9.1%、14.9%、3.1%的丹顶鹤分布变异。景观变量和微生境变量中的植被因子分别解释了7.1%和6.1%的丹顶鹤分布变异,高于其它生境因子的解释量。500 hm2范围内的碱蓬面积百分比、50 hm2范围内的水源面积百分比、遮蔽物距离对丹顶鹤分布变异的独立解释最高,它们分别解释了4.12%、3.34%和3.04%的丹顶鹤分布变异。研究结果表明:景观尺度是影响丹顶鹤生境选择的最重要尺度。景观尺度上的植被因子是影响丹顶鹤生境选择的最重要生境因子。碱蓬面积是影响丹顶鹤生境选择的最重要环境变量。空间变量与景观变量的联合解释很高(25.0%),表明丹顶鹤分布的空间结构与景观变量的空间结构有很强的相关性,因此景观生境因子的空间分布特征能够准确反映丹顶鹤喜好或厌恶的生境类型。方差分解法和等级划分法对丹顶鹤分布变异的分解结果基本一致,都得出景观尺度和植被因子是限制丹顶鹤分布的最重要尺度和生境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