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患者外周血中高迁移率族蛋白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ni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检测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KD)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浆中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的含量,并与对照组相比较,研究川崎病患儿免疫系统高度活化和全身皮肤血管炎性变的病理生理机制,观察HMGB1与川崎病及川崎合并冠状动脉损伤之间的相关性。结合一系列临床症状为KD的对症治疗和减轻冠脉损伤等并发症提供新的实验室依据与临床指导。资料与方法川崎病组:2008年4月~2009年9月山西省儿童医院心内科收治并确诊为川崎病的住院患儿40例,男27例,女13例;根据超声心动图显示分为两组,冠状动脉损伤(coronary artery lesion,CAL)组16例,非冠状动脉损伤(non-coronary artery lesion,NCAL)组24例;根据病程川崎病组分为急性期组和恢复期组。对照组:本院体检门诊的20名健康儿童,其中男12例,女8例。采集健康对照组和川崎病组急性期和恢复期静脉血2mL,离心后留取上清,保存入-70℃超低温冰箱,待标本齐全后37℃解冻。HMGB1含量检测采用双抗体夹心固相酶联免疫吸附法。结果三组比较:HMGB1比较:KD组患儿急性期血浆HMGB1含量高于恢复期和对照组,三组HMGB1含量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两比较:KD急性期HMGB1含量高于恢复期及对照组,急性期和恢复期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D恢复期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KD急性期CAL组HMGB1含量与NCAL组相比,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D恢复期CAL组HMGB1含量与NCAL组相比,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KD组患儿急性期HMGB1含量与冠脉扩张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和P值分别为r=0.921,P<0.05。KD患儿恢复期HMGB1含量与冠脉病变也有一定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与P值分别为r=906, P〈0.05。结论川崎病患儿急性期HMGB1含量升高,反映了川崎病患儿急性期存在免疫功能紊乱和全身血管炎性变,恢复期这些状态有所改善,但仍存在免疫功能低下和血管内皮功能的损害,此变化对指导临床对症治疗有一定意义;川崎病患儿HMGB1含量变化与冠状动脉的损伤及其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川崎患儿急性期HMGB1含量与CRP含量有一定的相关性。
其他文献
血管生成对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有着重要作用,使肿瘤的生长有两个明显不同的阶段,即从无血管的缓慢生长阶段转变为有血管的快速增殖阶段,促进肿瘤增殖、侵袭。新生血管的生长和成熟
目的:分析改良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TESSYS)技术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Fenestration Laminectomy Discectomy,FLD)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