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CT肺动脉造影(CTPA)是诊断肺动脉相关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然而对比剂剂量是对比剂相关性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直接降低对比剂用量会影响肺动脉的成像效果。能谱成像的单能量成像技术为低对比剂用量下保证图像质量提供可行性,但国内外研究者目前采用能谱成像模式行CTPA时的单能量水平并不一致。本研究目的在于探索低对比剂用量下显示肺动脉的最佳单能量水平,并通过与常规扫描模式常规对比剂体积CTPA的图像质量比较,探索能谱CT单能量图像低对比剂CTPA的临床应用可行性。 方法:前瞻性收集临床拟行CTPA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30例)。A组采用常规扫描模式(120kVp,smart mA,噪声指数:12),对比剂用量60ml,采用追踪阈值触发技术监测;B组采用能谱扫描模式,对比剂用量25ml,采用小剂量对比剂(8ml)团注测试法监测。扫描完成后将 A组重建为常规混合能量,B组图像重建为60-80keV(间隔5keV)5组单能量图像。分别测量各组图像中主肺动脉、右肺动脉、左肺动脉、双下肺动脉、上腔静脉、双上肺静脉及双下肺静脉的CT值,以及同层面背部肌肉的CT值和SD值。计算肺动脉的信噪比、对比噪声比以及动静脉比值用于分析比较。由两名放射科医师对图像质量及上腔静脉周围伪影进行主观评价。 结果:B组5组单能量图像中60keV-70keV单能量图像的肺动脉平均CT均大于300HU。其中65keV单能量图像的平均SNR及CNR最高,平均SD最低,与60keV和70keV图像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名放射科医师对 B组中65keV单能量图像评分最高。B组每位患者对比剂总用量较 A组患者减少了45%。B组65keV与 A组患者肺动脉 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支静脉CT值均低于A组,B组65keV的动静脉比值、肺动脉的SNR及CNR均高于A组,除右肺动脉/右上肺静脉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组65keV单能量图像噪声低于A组;主观评价高于A组;上腔静脉周围伪影低于A组。 结论:能谱扫描模式低对比剂用量肺动脉造影中,65keV是低对比剂用量 CTPA的最佳单能量图像水平。该最佳单能量图像在对比剂减少45%(总用量33ml)条件下,相对于常规成像模式常规对比剂用量的图像质量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