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外交在地方外事中的应用:以上海为例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fant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凭借全球化带来的机遇,经济取得了高速增长,但是以文化为代表的软实力并没有取得同步的增长。世界对中国仍然存有疑虑,由此引发的中国威胁论的声音此起彼伏。如何通过文化外交来构建一个诚实守信、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增加国际上的话语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是一个值得研究和高度关注的问题。现阶段的文化外交研究侧重于宏观角度和国家层面,而和实践结合紧密的微观文化和地方层面的研究比较少。事实上,近年来中国的地方政府在中央政府的鼓励下,对外文化交往日益频繁,在国际舞台上扮演了日益重要的角色,反映出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国际关系日益呈现出民主化和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对传统的外交理念构成了挑战。因此,如何认识地方政府在中国文化外交中地位和作用,是我这篇论文想要探讨的主题。我认为这对于拓宽国家文化战略的视角、深化文化外交的研究、指导地方政府的文化外交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大量地方外事工作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提出了作者的主要观点,即:地方政府在文化外交中具有在中央政府文化战略主导下的有限的主体地位,在推动中国文化外交多元化发展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分为四章,第一章是文献综述和基本概念的讨论;第二章对地方文化外交的动力来源、发展现状、行为模式、具体特征以及面临的挑战进行探讨;第三章通过3个具体案例分析上海地方文化外交的具体实践和发展轨迹;第四章是对中国的地方文化外交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本文的创新点:一、从地方外事实践的角度来研究文化外交,论证了中国文化外交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二、运用次国家政府的外交理论来分析解释地方政府的文化外交;三、提出了政府职能转型对地方文化外交工作的重要性。
其他文献
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对各种资源的开发利用需求也比较紧迫,我国是地质灾害频发的国家,在岩土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就很容易出现地质灾害,对工程施工带来了很大
This paper addresses the design problem of robust iterative learning controllers for a class of linear discrete-time systems with norm-bounded parameter uncerta
This paper presents fuzzy-based design for the control of overhead crane.Instead of analyzing the complex nonlinear crane system,the proposed approach uses si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