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新课程改革已在我国全面展开。这次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更应遵循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规律。 本文从数学课程标准出发,分析了数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内容、目标等方面与传统数学课程的差异。在对新课程实施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基础上,研究和构建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学习环境,并对其基本内涵和特点进行了具体分析。 本文所说的数学学习环境是不同于传统传授式教学的一种有关数学教与学的新隐喻。数学学习环境不仅仅是为传统数学教学课堂中的学生设计的,而且是为善于从自己的经验中构建自己的意义的所有数学学习者创设的。本文的主要着眼点是数学课堂中的数学学习,文中所指的学习环境除了包括一般意义的学习资源(如硬件设备、仪器、学习材料、信息资源等),还包括文化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学习任务(知识与目标)、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学习工具等。 数学学习环境的构建有其深刻的理论基础,教育生态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学习理论的最新发展——情景认知,都为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学习环境构建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本文不仅从宏观层面上分析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学习环境的基本内涵和特点,而且从微观层面上,通过具体案例的设计与分析,从“突出学生主体性”、“抛弃教师霸权控制”、“强调生生互动”、“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重视环境因素”等角度,分析并构建了“探究型”、“师生互动型”、“小组合作型”、“资源共享和动态交互型”等数学学习环境。笔者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学习环境做了较深入的研究,旨在探索为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学习者提供生态和谐的、良性循环的和可持续发展的数学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