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蜡作为润滑油和燃料油的副产物,有着极其广泛的用途。我国的石蜡资源得天独厚,但对其利用还停留在初级原料上,而对于高附加值的特种蜡与国外相比存在着巨大的差距。目前国内对于乳化石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开发新的应用领域和乳化剂的复配上,而对现有乳化工艺的改进上,尤其是乳化工艺各条件对乳状液理化性质的影响上仍有不足。在乳状液理论研究上面,一般是通过增加乳状液的粘度和降低乳状液粒径大小及分布来降低乳状液粒子的沉降速度,然而通过减少乳状液内外相的密度差来降低乳状液粒子的沉降速度这一方式则报道不多。本文根据这一现状,对乳化石蜡进行了相关研究和基础实验。 本文依据乳状液的相关理论,建立了一个以内外相密度差为基础的乳状液稳定性模型。该模型为乳状液各组分的最佳配比提供了理论依据。 论文研究了制备乳化石蜡的工艺及配方。利用HLB值法选择乳化剂,以乳状液稳定性为主要性能指标对乳化石蜡的工艺进行调试,并结合乳状液稳定性模型进行工艺优化。最终得出最优工艺条件:乳化剂选用自制F0乳化剂,乳化剂HLB值为13.5,用量为4%,乳化温度为80℃,石蜡含量为7%,乳化时间为45s,机械搅拌速度为5×2800r/min。 本文考察了乳化过程中各因素对乳化石蜡的粘度、表面张力以及粒径分布的影响。各因素对乳化石蜡粘度和表面张力的影响程度是:乳化温度>乳化剂含量>石蜡含量>机械搅拌速度>乳化时间;乳化剂含量和机械搅拌速度影响乳化石蜡的粒径分布程度较大,具体为乳化剂含量越大,机械搅拌速度越大,乳状液粒径越小,分布越均匀。 论文通过对乳化石蜡进行制备,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探讨,为乳化石蜡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