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犬圆环病毒(Canine Circovirus,Canine CV)是一种新型病原体,与犬出血性腹泻、血管炎、肉芽肿性淋巴结炎、急性胃肠炎等疾病相关。虽然近年来Canine CV在南方地区已经被发现和鉴定,但在中国其他地区的流行情况及其精确的分子特征尚未得到检测。在本研究中,我们检测了2014年至2016年在中国东北黑龙江省收集的有或没有腹泻症状家犬的141份粪便样本,经实时定量PCR检测,141份样本中有18份为Canine CV阳性。在腹泻症状样本中,检测到犬细小病毒2型(Canine Parvovirus 2,CPV-2)与犬圆环病毒的共感染。更重要的是,在同一样本中发现了两种不同的Canine CV毒株。成功扩增出5株Canine CV全基因序列。序列分析表明,Rep蛋白有两个独特的氨基酸变化(K1株N39S,XF16株T71A)。系统进化发育分析表明,Canine CV可分为四种基因型,具体的核苷酸突变可用于确定这四种基因型。此外,重组分析显示,在5个全基因组序列中共发现8个重组事件。分子进化分析表明,Canine CV一直处于纯化筛选阶段。本研究提供证据表明,至少有三种Canine CV基因型在中国同时传播。因此,持续的流行病学监测是必要的,以了解其演变过程。尽管我们检测的腹泻病例中Canine CV阳性率较高,但其致病性仍存在争议。本研究采用基于重组衣壳蛋白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i ELISA)对中国东北地区24例样品的Canine CV抗体流行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方法与其它相关病原体的血清样品无交叉反应,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应用i ELISA检测中国东北地区5个城市的1047份临床血清中样品,结果显示,这5个城市的Canine CV抗体阳性率从22.22%到42.29%不等。不同城市间无差异(p>0.05);但有或没有腹泻史的样本Canine CV抗体阳性率差异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于3月龄犬组与大于1岁龄犬组比较,Canine CV抗体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存在季节交替变化的月份Canine CV抗体阳性率较高。在人工感染试验中,犬在9-12d后发生血清转化,33d后病毒主要通过粪便排泄。更有趣的是,在ELISA阳性的血清样本中,q PCR检测的Canine CV抗原阳性率(34.75%),远远高于ELISA阴性样本的抗原阳性率(5.26%)。这些结果表明,在中国东北地区,Canine CV的血清感染率较高,感染范围较广。本研究为血清学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并提供了更多的证据来证明Canine CV感染的致病性,但是,抗体水平与免疫保护性之间的关系以及该病毒的致病机理仍有待确定。检测结果证明Canine CV可以跨物种感染牛和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