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信仰培养研究

来源 :内蒙古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zy0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八届四中全会报告指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必须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形成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使法治成为一种全民信仰。在2016年4月发布的《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中,培育法治信仰作为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工作被反复提及。树立法治信仰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础工程。本文立足于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探索缺乏法治信仰的影响及培育法治信仰的路径,并从以下四个方面分别进行探讨:  第一部分绪论,阐述了法治建设的进程,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对此议题的研究现状,依据对已有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提出对法治与法治信仰的基本认识。  第二部分对法治信仰培养的必要性进行分析。重点阐述了法治信仰的内涵以及培养公民法治信仰的价值和意义。  第三部分结合实际案例阐述了法治信仰的内容,法治信仰缺失的主要表现和原因。通过研究案例,分析了公民对法治的信仰状况,针对公民法治信仰的缺失问题进行归纳和分析。  第四部分结合法治信仰培养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法治信仰培养的基本路径。主要从强化法治宣传教育、提升司法公信力、拓宽民众参与渠道、开展法治惠民服务及坚持依法执政五个方面分别采取相关措施。使法治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人民真诚的信仰和拥护法治。  法治不仅需要完善立法,更需要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培养法治信仰不仅需要深入宣传和教育,还需要良好的法律秩序作为保障,培养公民对法律的自我体验和内心情感。法治信仰的树立来自内心的认同感,这是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重点。要努力培养公民的法治理念和价值理念,构建培育法治信仰形成的文化环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使法治成为一种全民信仰。
其他文献
任何科学的理论都是一个时代的必然产物,都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列宁国防建设思想是在俄国广大人民群众处于内受沙皇政府残酷压迫、外受帝国主义的欺凌的历史背景下产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夕,在国内外严峻战争形势的双重压迫下,为最大程度团结广大爱国青年到抗战救国的队伍中来,共青团组织积极探索并实现了对自身的改造,西北青年救国会应时而生。自1937年成立以来,西北青年救国会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牢记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安定、人民幸福的历史使命,在全国范围内号召、动员广大青年参与到抗日救国的运动中来,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1937-1942年是西北青年救国会
学位
近几年,伴随着国家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我国城镇化进程也在逐渐加快,城市规模成倍扩大,人员向城市流动率也再增加。为了在有限的土地基础上开发出更多的用于生产生活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