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蜂蜜是蜜蜂将采集的植物花蜜或植物细胞渗出的蜜露,或昆虫排泄的甘露混以蜜蜂唾液腺的分泌物,经充分酿制而储藏在蜂巢的甜性物质。本文主要采用体外抗氧化模型研究了中国蜂蜜的抗氧化活性。全文共分六章,作者的主要贡献有以下四个方面: 1、对中国14种蜂蜜总酚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种类蜂蜜的总酚含量存在较大差异。14种蜂蜜均能有效的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和抑制脂质过氧化。对黄芪蜜、枸杞蜜、党参蜜、枣花蜜、枇杷蜜在不同浓度下进行清除自由基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蜂蜜浓度的增加,自由基清除效果随之增强,呈一定剂量效应关系。蜂蜜总酚含量与还原力(R=0.94)、清除DPPH·(R=0.92)、O2-·(R=0.95)、·OH(R=0.87)和抑制脂质过氧化(R=0.64)能力之间呈正相关,表明酚类化合物是蜂蜜的主要抗氧化成分。 2、采用红细胞溶血、肝匀浆脂质氧化、线粒体肿胀三个体系评价蜂蜜对小鼠组织氧化损伤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枇杷蜜和荆条蜜对H2O2诱导的红细胞氧化溶血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Fe2+和H2O2诱导的肝匀浆脂质过氧化体系中,两种蜂蜜均能够抑制丙二醛(MDA)的生成,减缓脂质过氧化。在Fe2+、VC诱导线粒体肿胀的体系中,两种蜂蜜均能够降低线粒体膜脂质过氧化程度,减小线粒体肿胀度。 3、采用Cu2+诱导人血清脂蛋白氧化模型,评价了5种中国蜂蜜对人血清脂蛋白氧化修饰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5种蜂蜜均能够减少人血清脂蛋白氧化损伤,呈现剂量效应关系。 4、通过测定荞麦蜜在40,60,80℃加热后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和颜色的变化,研究了温度对荞麦蜂蜜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和加热时间的延长,荞麦蜜颜色加深,抗氧化能力增强,颜色和抗氧能力变化呈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