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电磁学理论的不断完善,电磁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一些应用一直沿用至今。但是这些电磁技术的实际应用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方便和乐趣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污染”——不仅直接干扰影响了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而且直接影响了人体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对抗这种“污染”的技术和理论也伴随着电磁技术应用的开拓而不断发展。为了从理论、技术和工艺上研究保证电气设备在其工作环境中正常工作的能力,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了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rnetic Compatibility,EMC)的概念,通过分析电磁干扰产生的原因和干扰的特性,了解干扰的传播途径及作用机理,给出抑制干扰的技术和工艺措施,制定相关的电磁兼容性的测试标准或规范,同时建立电磁兼容的试验和测试的体系。
电磁兼容性研究在我国开展的时间不长,特别由于电磁干扰对于医用电气设备的影响可能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不可逆的危害,因此,为了提高医用电气设备和/或系统的可靠性,防止对人体危害,国家在2005年发布了YY 0505—2005《医用电气设备第1-2部分:安全通用要求并列标准:电磁兼容要求和试验》以加强对医用电气设备和/或系统的电磁兼容性的管理。
对于医用电气设备和/或系统的电磁兼容性和可靠性,都必须在该系统和产品的设计阶段就予以重视,并作为该系统和产品设计的一项重要指标来考虑,而且应始终贯彻在该系统和产品的研制、生产、试验、使用和维护的全过程中。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个系统和产品的真正可靠,并且所付出的时间和财力的成本才能控制在预定的范围之中。
人体消化道医用无线内窥镜系统现在正处于研制阶段,本论文通过对该系统各部分结构分析及风险分析的研究,在YY 0505—2005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对移用通讯设备的相关电磁兼容性要求的标准,根据其特点构建了人体消化道医用无线内窥镜电磁兼容性试验模型,进而编制了WCE的标准化试验方法及性能判据。
本论文的目的是为了在人体消化道医用无线内窥镜(Wireless CapsuleEndoscope,WCE)系统的设计阶段将电磁兼容性作为一个重要的设计指标来考虑,以帮助构建系统的可靠性模型,寻找系统中最薄弱的环节及相应的对策,使系统和设备各部件的可靠性指标进行合理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