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当今国际化发展中需要的一项重要的能力且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五维目标之一培养的最终要求。文化移情能力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文化移情能力是为了保证交际主体能够顺利地在跨文化交际沟通交流中进行的一种认知转换和情感的位移。本研究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将文化移情能力的认知层面与情感层面与文化意识对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和情感态度、跨文化敏感度测试量表要求相对应,以其为目标来培养学生的文化移情能力。由于《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通知中提出了要强化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深度融合且大部分研究人员在信息技术与文化移情能力融合方面研究较少,笔者希望在此方面有些突破。本研究有以下内容:第一,笔者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对文化移情能力的相关概念进行搜集并依照《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对本研究中的文化移情能力概念进行整理,确定文化移情能力的基本概念。第二,笔者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了解了实践区域目前初中学生在文化移情方面的能力以及教师、学生对于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文化移情能力的态度。第三,在实践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法和行动研究不断地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改,以此优化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设计,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文化移情能力。第四,在经过三轮的行动研究后对培养初中生文化移情能力提出了相关建议和策略。在研究过程中笔者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社会学习理论、ARCS模型及对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和对教师的访谈结果为依据,根据教学设计原则设计了三轮教学行动研究并对其开展实施。三轮行动研究以河南省郑州市某中学七年级两个小班为研究对象,以每轮行动研究后的反思为根据对教学流程进行总结,以此完善教学流程。最后通过评价量表、问卷调查前后测成绩对比、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对比、访谈、作品展示对三轮行动研究过程进行反思评价,总结出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英语文化移情能力的相关教学建议和策略。本研究得出的结论有:1.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得出目前教师注重基本的语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对文化方面意识薄弱且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具有汉语固式思维,阻碍其体会他国文化的情感。2.信息技术支持的文化移情能力的教学设计流程,包括课前学习、课前导入、新知学习、展示练习、总结评价和拓展提升几个环节。第一,课前学习环节,教师和学生利用电脑等多种信息技术手段对本课所学习的主题材料进行扩充,并整理所搜集的第二语言国家相关材料以备在课前展示。第二,课前导入环节,教师将搜集的贴合学生生活和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材料借助一体机等多种信息技术呈现给学生。第三,新知学习环节,教师利用21世纪英文报纸的二维码给学生呈现国外文化材料,锻炼学生的听力技能,使学生了解更多的英语文化内涵。除此之外,教师还利用信息技术的其它功能引导学生深入的学习英语文化。第四,展示练习环节教师在学生练习的过程当中进行巡堂,一方面引导学生对主题的掌握,另一方面了解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第五,总结评价环节适当加入学生的自评,组内评和组外的互评,以此来保证评价的客观性。第六,拓展提升阶段,教师根据学生掌握了解情况针对学习主题和英语文化进行适当的拓展。3.教学设计在实践过程中的策略:在教学过程中,研究者通过实践参与、观察等行为发现在教学环节融入信息技术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第一,在课前学习阶段电脑、互联网、思维导图的使用可增加学生对于文化主题知识的学习和对文化情感的体验。第二,运用情景交际法、故事歌曲背景介绍、视音频导入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展学生的学习视野。第三,21世纪英文报纸、英英互译连线能够深化学生的英语思维,转变学生学习英文的思维方式。第四,教师巡堂辅导、多媒体展台的使用加大学生之间的学习、教师对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第五,利用一体机记录学生自评、组内评、组间互评,教师评价的总情况能够呈现给学生更加公正客观的评价,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第六,利用作业,信息化手段加大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总结、练习,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产生深化并形成一条自我的知识脉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