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onverge的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燃烧过程的研究与控制

来源 :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bqg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然气是兼具高热值、燃烧产物低污染、性能安全可靠等诸多优点的低碳燃料,被认为是全球能源革命中的重要角色。双燃料发动机在低负荷的热效率低和甲烷残留引起的碳氢超限问题,制约了发动机天然气替代率的上限。本文以一台由柴油机改造的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为研究对象,基于过量空气系数耦合喷油正时的优化策略,应用三维热流体分析软件Converge建立燃烧仿真模型,研究在中等转速、低负荷工况下替代率、过量空气系数、喷油正时对双燃料发动机的燃烧与排放的影响。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果如下:(1)基于Converge软件构建双燃料发动机的缸内燃烧仿真模型。以燃烧室几何参数与发动机工作特性为基准,建立燃烧室的五分之一扇形体的几何模型;选择合适喷油、燃烧等计算模型构建双燃料发动机缸内燃烧仿真模型,并利用试验采集的缸压变化、瞬时放热率等性能指标验证仿真模型。(2)研究天然气替代率对双燃料发动机的燃烧与排放的影响。在1600 r/min,27.1 N.m,供给恒定总能量,调节柴油、天然气喷射量来改变天然气替代率。通过对气缸压力变化、瞬时放热率、缸内温度分布等指标的分析,结果表明:峰值放热率经历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过程,放热率峰值在40%替代率时达到最大值;燃烧低温区域占比表现出递增趋向。(3)研究过量空气系数对双燃料发动机的燃烧与排放的影响。在40%替代率,喷射恒定质量的柴油、天然气,利用节气门控制进气量减小?a。通过对缸压变化、瞬时放热率、缸内污染物浓度分布等指标的分析,结果表明:缸压峰值呈现降低的走势,同时峰值相位推迟。未燃甲烷排放降低,而NOx、CO排放增多。(4)研究喷油正时对双燃料发动机的燃烧与排放的影响。在40%替代率、?a=2.5工况点,控制喷油时刻以每次2°CA的间隔提前到27°CA BTDC。通过对缸压变化、瞬时放热率、缸内污染物浓度分布等指标的分析,结果表明:峰值缸压随之升高,峰值相位提前。柴油着火延迟期增加,着火起始点与燃烧重心前移。虽然NOx排放逐渐提高,但未燃甲烷、CO排放均得到改善。在上止点前27°CA喷油,发动机能达到柴油模式的目标功率。
其他文献
芳纶纤维增强橡胶复合材料作为一种应用广泛的典型橡胶复合材料,其宏观有效性能和受载破坏规律由细观层面结构特征来决定。芳纶纤维作为橡胶复合材料的重要增强相,其与橡胶基体的界面粘结性能是影响宏观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本文基于双线性内聚力模型表征纤维/橡胶基体间的界面粘结性能,分析了在界面处的应力传递机理和纤维/橡胶脱粘的破坏机理,探究了界面刚度和纤维长径比对应力传递的影响。在研究单纤维/
学位
高速开关阀因其响应速度快和抗负载能力强的特点,在航空航天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随着对微小空间内的驱动系统提出大流量、高动态等指标的要求,推动数字流体元件向微小型化发展,这对微小型高速开关阀的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其性能将直接影响驱动系统的响应速度和控制精度。因此,微小型高速开关阀的特性分析与控制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微小型高速开关阀的阀芯开启和关闭时具有机械延迟和电磁延迟,会使得流量控制存在死区、
学位
SBS改性沥青能够使沥青路面在高温或低温等复杂环境条件下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被广泛使用在沥青路面中。目前宏观试验只能获得沥青-集料界面破坏时的力和变形关系,难以解释沥青-集料界面粘附破坏机理,难以区分破坏的形式,无法得到更精确的本构关系。本文使用分子动力学(MD)模拟的方法研究SBS改性沥青与集料界面行为机理,具体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首先建立SBS改性沥青和基质沥青模型,计算密度、内聚能密度和溶解
学位
近几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汽车逐渐朝着与电子技术、网络通信相结合的智能化方向发展,智能汽车有利于改善交通安全、减缓道路拥堵、提高社会效率、倡导低碳生活等。智能车的关键技术包括环境感知、导航定位、路径规划以及决策控制等,而路径规划是智能车辆的关键部分,对智能车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人工势场法作为应用广泛的路径规划算法,经常被应用于路径规划问题。本文在前人改进人工势场法基础上,提出了在动静态环境下更加
学位
金属橡胶材料具备可重复耗能特性且优异的耗能能力,特别适合作为新型缓冲防护材料。本文针对该目的,通过系列化试验系统地研究了低速冲击载荷作用下金属橡胶材料的缓冲耗能特性并阐明其耗能机理,为其在冲击防护领域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和结论如下:(1)设计和制备了适用于冲击防护的金属橡胶材料。通过对金属橡胶材料进行准静态加卸载试验,研究其静态力学行为及性能,阐明耗能机理。结果表明,金属橡胶材料对
学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PEMFC)具有高效率、低噪音、零排放等优点,使其在车辆动力系统开发与应用领域获得了广泛关注。为保证PEMFC系统高效、稳定运行,精确的过氧比(Oxygen Excess Ratio,OER)控制起着重要作用。OER是指进入燃料电池电堆的氧气质量流量与电堆反应所需的氧气质量流量之比。然而,在大电流工况干扰下,
学位
钛/铝复合板兼顾了两种组元的优异性能,是一种比强度高、耐高温、密度小的复合材料,在轻量化结构中应用前景广阔。首先,本文采用有限元软件对钛/铝异种双金属非等通道横向共挤压成形过程进行了塑性变形分析和成形工艺参数的优化。结合正交试验设计和信噪比法研究了工艺参数对共挤压钛/铝复合板翘曲变形行为的影响。其次,采用数值模拟的优化参数进行物理实验,验证了仿真结果的有效性。最后,完成了钛/铝复合板的共挤压实验制
学位
随着机器人技术与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关于智能移动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已经成为当今的热点和趋势。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技术作为智能移动机器人应用中的关键技术之一,能够实现对机器人的实时定位和周围环境地图的构建。目前仅基于激光雷达的SLAM方法在机器人运动较快时精度低,对室外复杂环境的适应性差,且庞大的点云数据给实现实时性带来很大挑战。为了解决
学位
视网膜是人体眼球最重要的成像组织之一,视网膜受到损伤会导致视力衰退甚至不可逆性失明。各种视网膜疾病正危害着人群的视力健康状况,其中较为常见的有视网膜黄斑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等。近年来,由于光学相干层析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在医学成像领域的发展与应用,专业医生通过观察患者视网膜OCT图像上的病变部位特征就能判别病变的类型。但是视网膜疾病的判断是一
学位
柔性触觉传感器以其可变形、易于贴合在复杂曲面上实现触觉感知的优势在可穿戴电子产品、机器人、人机交互、智慧医疗等领域扮演了重要角色,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基于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EIT,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的触觉传感器是一种新型的非阵列式柔性传感器,此类传感器通过生成一张反映传感器内部电导率分布变化的图像来观察载荷的位置、接触形状、压力大小等信息。然而,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