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通信中继选择策略的研究与分析

来源 :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tou119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线通信中信号传输的多径衰落效应始终是困扰数据传输速率和服务质量的重要问题。分集技术是有效对抗衰落的技术,但由于在实际应用中移动端对体积、质量和功耗的要求非常苛刻,所以很难实现多天线技术。于是,一种新的分集技术协同分集技术被提了出来。协同分集是一种新的空间分集,两个以上单天线移动终端通过中继彼此的信息,共享彼此的天线形成虚拟天线阵列,获得传输分集。而在协同分集过程中,对于源端往往有很多个候选中继端,如何选取合适的中继端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对无线通信中广泛使用的分集技术及其基本原理进行了阐述,同时对协同分集技术所用到的空间分集技术作了详细的分析,进而引出协同分集的概念和优点。研究了协同分集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协同分集的各种策略,给出了协同分集系统的模型和基本实现方案,并对各种协同分集技术及其系统性能进行分析。对基于平均接收信噪比和基于即时信道状态信息的中继选择方案进行分析比较。研究了基于编码协同的中继选择方案,分析了在协同区域下的具体中继选择算法,并对获得的性能与最佳中继进行分析比较。论述了机会中继理论的定义,在此基础之上研究了一种新的改进的中继选择算法。改进的中继选择算法通过减少功率消耗和信道数目的估计,大大的降低了中继端和目的端的复杂性,使得实现起来更加容易。通过仿真分析,我们所研究的改进算法的中断概率和误码性能十分接近最佳中继性能,然而改进算法的复杂度和信道估计数目却大大的低于最佳中继算法,从而使得在中继端的功率消耗大大的减少。
其他文献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和移动通信市场的迅速发展,3G(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的技术已经达到了相对成熟的阶段,其各种标准和规范已达成协议并已进入商用。在这种情况下,世界上主要国家都
随着因特网(Internet)技术同新月异的发展,一系列具有创造性的分布式应用成果相继出现。对等网(简称P2P)作为以文件共享为初始目的的应用网络,允许任意终端用户对等体(Peer)之
目前,随着头孢类抗生素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已引起临床工作者的关注,有关戒酒硫样反应病例虽已见报道,但尚未引起高度重视。本例将患者因患尿路感染酒后应用先锋必而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采用MIMO技术可以在不增加带宽情况下显著提高系统容量,同时可以对抗无线信道的深衰落。因此,MIMO成为新一代无线通信中最具吸引力的技术之一。块对角化(BD,)是
伴随着物联网体系的快速发展,物品识别技术作为物联网体系中的关键组成部分,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现在的主流技术有条码识别技术、RFID识别技术和金属标签识别技术等。金属标
葡萄膜炎又称色素膜炎,是较常见的眼病之一,过去多采用激素治疗,副作用较多,疗效较长,效果较不满意.
信号到达角估计(DOA)是阵列信号理论领域重要分支,有着很高的实用价值,它在许多领域中已经得到了实际应用。当信号在水下进行传输时,由于存在大量的介质干扰不利于电磁波传输
超宽带(UWB)技术由于极高的传输速率,极低的发射功率已成为下一代无线通信的关键技术之一。多带正交频分复用(MB-OFDM)超宽带系统凭借它自身的优势已成为超宽带系统的实现方案
卫星通信是重要的现代通信技术,CDMA体制下的卫星通信系统是卫星通信和地面移动通信发展的结晶,也是当前卫星通信界的研究热点之一。   本文首先对CDMA卫星通信系统的链路性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产品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学习机作为一种普通的电子产品也已经大规模地走进了中小学生的学习之中,产品功能不断完善和创新,不再停留在学英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