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们熟悉的课本知识之外,还存在着从未走进课本和词典的本土文化知识,它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是某一地方人们所独有的本土知识,一般称之为“地方性知识”。20世纪70年代,美国著名人类学家克利福德·吉尔兹在阐释人类学时首次明确提出了“地方性知识”这一概念,有人又将其称之为“土族知识”、“本土文化”、“传统知识”、“社区知识”等。近年来,地方性知识的研究逐渐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本文以地方性知识为视角,探析蒙古族游牧经济中的地方性知识。首先阐述了本文选题目的和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其次,对游牧经济、蒙古族游牧经济、地方性知识、蒙古族地方性知作了初步的概念界定。其三,阐释了蒙古族游牧经济中的地方性知识,即调节畜群规模来把握牧场承载力的分群放牧管理知识和四季游牧来有效利用资源和管理资源的放牧知识。最后,探析蒙古族游牧经济地方性知识的合理部分及其当代启示,并加以分析蒙古族游牧经济地方性知识面临的困境,同时对其传承与保护提出了几点建议。蒙古族地方性知识的结构极其复杂,但它具有适应于所处环境的禀赋,作为蒙古族游牧文化地方性知识重要组成部分,蒙古族游牧经济地方性知识也有其适应“本土”的内在规律。世代繁衍生息于蒙古高原的蒙古族人民创造了璀灿的游牧文明,其游牧经济文化原先曾高度适应于自身所处的生态环境,建立了自身独特的生态智慧和技术技能体系。重视对地方性知识的研究,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效益,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是有重大意义的。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辩证分析方法,对蒙古族游牧经济史料进行了解读。并对蒙古族游牧经济地方性知识的地位给予了应有的承认,力求挖掘其存在的合理性。只要我们用发展的眼光去看蒙古族游牧经济地方性知识,不难发现其存在的合理性与发展的价值所在。我们应以实事求是、辩证的态度对待蒙古族族游牧经济地方性知识,并对其保护和传承,不仅有助于促进我国的生态治理以及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乃至对全人类与自然间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