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在国际上灾害教育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并且许多国家正努力将减轻灾害风险纳入学校课程之中,在学校开展灾害教育是当今研究的热点。对于高中地理教师而言,将灾害教育融入地理课程的主要途径为校本课程开发、开展灾害教育实践活动和地理课堂渗透,其中缺乏课程资源是一大问题,因此开发相应的区域灾害教育校本课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分析目前区域灾害教育和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趋势,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来分析南宁市高中地理区域灾害教育的现实状况,结合南宁市常受自然灾害数据和资料及学生、教师的需求,进行南宁市灾害教育校本课程开发。本文还通过行动研究法编制南宁市灾害教育校本课程的教材和组织南宁市灾害教育实践活动,落实南宁市的高中地理区域灾害教育,丰富南宁市的高中地理区域灾害教育课程资源。第一章主要包含灾害教育、区域灾害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等概念的界定;以地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及实用主义的教育理论作为理论的基础。第二章主要包含南宁市高中地理区域灾害教育的现状调查与分析,并根据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第三章主要包括南宁市高中地理区域灾害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校本课程的设计(包括三维课程目标、课程的内容)、校本课程的实施(包括实施的层次、课程的评价)三个方面内容。第四章主要包含南宁市高中地理区域灾害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成果(包括基础课程的教材样板、活动课程的成果展示)与反思。第五章为结语(包括主要结论、不足和展望)。本文主要结论有以下几点。第一点,高中地理区域灾害教育是对灾害教育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发现,绝大多数研究集中在宏观方面的灾害教育,只有少量文献提及乡土灾害教育、区域性灾害教育等说法。然而在高中地理灾害教育之中,突出对学生自身所在区域自然灾害的教育,能更好的体现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地理新课标理念。第二点,缺乏课程资源是区域灾害教育的最大难题。笔者通过对南宁市高中地理区域灾害教育现实状况的调查与分析,得出当前南宁市高中地理区域灾害教育存在以下三个问题。第一,学生的区域自然灾害意识薄弱,防灾减灾的素养有待提高。第二,缺少区域灾害教育的课程资源,地理课堂教学中难以渗透。第三,缺乏区域灾害教育科技实践活动,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难以体验。第三点,突破难题的关键在于立足校本课程的开发。对应调查中所存在的三个方面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策略。第一,开发区域灾害教育的校本课程。第二,开展区域灾害教育科技实践活动。第三,在地理课堂中渗透区域灾害教育。第四点,基础课程与活动课程需结合开展。在学生学习相应的基础课程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关于南宁市灾害教育科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之上,得到更多实际生活体验,最终升华学生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达到区域灾害教育目的。针对目前我国开展区域灾害教育大多流于形式,难以培养起学生的防灾减灾的素养,希望通过开发相应区域灾害教育校本课程,能够对落实南宁市的高中地理区域灾害教育,丰富南宁市的高中地理区域灾害教育的课程资源有一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