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南芥SMC6A和SMC6B的生物学功能及SMC5/6复合体亚基互作的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cr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陆生植物生活史中,具有一个标志性的生命周期—世代交替,即为二倍体的孢子体世代与单倍体的配子体世代互相更替的现象。以模式植物拟南芥为例,雌配子体中的卵细胞和中央细胞分别与雄配子体中的两个精细胞进行双受精产生胚胎和胚乳,从而开启了孢子体发育的起点。因此,雌、雄配子体的形成以及胚胎和胚乳的发育对于植物体的生长发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SMC5/6(Structural Maintenance of Chromosome 5/6)复合体作为 SMC 蛋白复合体中的一员,在酵母和哺乳动物中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普遍的观点认为,SMC5/6复合体广泛地参与了细胞内基因组稳定性的维持,在DNA损伤修复以及DNA复制等许多重要的生物学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对哺乳动物的研究表明,SMC5/6复合体中部分亚基的缺失会严重影响生殖细胞的形成和胚胎的发育。然而SMC5/6复合体在植物中的生物学功能仍少有报道,尤其是在植物生殖发育过程中的功能还知之甚少。本研究以拟南芥SMC5/6复合体的8个亚基共45个突变体为实验材料,利用胚珠透明、遗传转化、荧光定量PCR、细胞超微结构观察、BiFC等遗传学、细胞生物学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和手段,揭示了拟南芥中SMC5/6复合体的各个亚基对生殖发育的作用,尤其是AtSMC6和AtSMC6B在胚胎发育、胚乳发育及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研究了拟南芥SMC5/6复合体各亚基互作的关系。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从拟南芥突变体库ABRC和NASC中购买SMC5/6复合体各亚基的T-DNA插入突变体45个。共鉴定了AtNSE4 和AtNSE4B基因10个突变体,其中1个突变体不能萌发,4个突变体没有鉴定出T-DNA插入位点,其余5个突变体能获得T-DNA插入纯合的后代,但对应的基因表达水平与野生型相比没有差异,且纯合后代均没有生长发育的异常。AtSMC5基因的两个突变体均为杂合体,且无法获得纯合体的后代,这两个突变体的角果中均有白化和未能正常发育的败育胚珠,且败育率均接近40%。回复实验显示,回复植株的角果中依然存在约15%的未能发育的败育胚珠,表明突变体中种子白化败育的表型确实是由AtSMC5基因的缺失所导致,但依然存在未发育的败育胚珠可能是由于突变体中还存在其他T-DNA的插入所造成的,这表明AtSMC5在种子发育过程中也是必需的。对AtSMC6A和AtSMC6B基因9个T-DNA插入突变体鉴定结果表明,smc6a-4、smc6b-1和smc6b-2这3个突变体中对应基因的表达被完全抑制,但AtSMC6A和AtSMC6B基因单突变纯合的植株与野生型相比并没有明显生殖发育的缺陷。基于这两个同源基因具有相似的时空表达模式,对其双突变植株进行鉴定和表型观察,结果表明AtSMC6A和AtSMC6B基因的双突变隐性纯合会导致种子败育;回复实验证明AtSMC6A和AtSMC6B任意一个基因的互补均能回复双突变纯合种子败育的表型,表明AtSMC6A和AtSMC6B在种子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功能冗余。2、通过胚珠透明观察发现,在AtSMC6A和AtSMC6B双突变植株授粉后1-2天的角果中,出现胚胎发育延迟的表型,且在smc6a-4/+smc6-2突变体角果中胚胎发育延迟的表型比smc6a-4 smc6b-2/+中更为显著。进一步观察授粉后3-7天的胚胎发育情况,发现smc6a-s smc6-2突变体胚胎在大约八细胞时期开始出现细胞分裂面紊乱,且无法完成正常的胚胎模式建成,并最终导致胚胎致死。超微结构的观察表明,smc6a-4 smc6b-2突变体胚胎在晚球形时期出现大量液泡化细胞程序性死亡(vacuolar programmed cell death,vPCD)和坏死性细胞程序性死亡(necrosis programmed cell death,nPCD)。此外,胚乳自发荧光的观察显示,AtSMC6A和AtSMC6B基因的双突变还导致胚乳核出现分裂异常及细胞化延迟的表型。通过对野生型和smc6a-4smc6b-2双纯合突变体授粉后7天(7 days after pollination,7DAP)的胚珠进行定量PCR验证,结果表明在smc6a-4smc6b-2双纯合突变体胚珠中,参与胚胎模式建成、抑制胚乳细胞化和标志细胞程序性死亡的相关基因,以及参与DNA损伤修复、细胞周期调控和DNA复制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以上结果暗示AtSMC6A和AtSMC6B基因的同时缺失可能引起了突变体胚胎和胚乳细胞中DNA损伤的积累,从而引发了细胞程序性死亡,并最终导致种子败育。通过对smc6b-2 SMC6A RNAi双突变植株的表型观察发现,在AtSMC6B完全缺失的情况下,AtSMC6A基因的部分沉默会导致植株的育性降低,雌、雄配子体均出现一定程度的败育。在AtSOG1过表达植株中检测AtSMC和AtSMC6B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只有AtSMC6B的表达量出现了明显的上调,而AtSM6A的表达量并没有受到AtSOG1基因过量表达的影响,表明AtSMC6A和AtSMC6B基因的功能可能存在差异,且SMC5/6复合体可能参与AtSOG1依赖的DNA损伤修复通路。以上表型观察和基因调控的结果均暗示,在拟南芥生殖发育的过程当中,AtSMC6B可能比AtSMC6M起到的作用更为重要。3、利用 BiFC(Bimolecular fluorescence complementation)技术对拟南芥SMC5/6复合体中各个亚基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tNSE1、AtNSE3和AtNSE4A(或AtNSE4B)这3个亚基两两之间均能发生蛋白互作,它们共同形成一个小的亚单位,再通过AtNSE4A(或AtNSE4B)与骨架蛋白AtSMC5的ATPase头部区域相结合。而AtNSE2(AtMMS21)则依赖其N端α螺旋束的结构与AtNSE1的C端RING-like结构域,AtNSE4A的N端区域及AtSMC5的N端Walker A区域及发生相互作用。本研究所得到的拟南芥SMC5/6复合体的各亚基的互作关系与酵母和哺乳动物中的模型并不完全相同,这暗示着随着生物的演化进程,SMC5/6复合体的结构和功能可能也随之发生了改变。
其他文献
HtrA(High temperature requirement A)类丝氨酸蛋白酶广泛存在于古生菌、细菌、真菌以及动植物中。细菌中的HtrA类丝氨酸蛋白酶可以特异性降解受损蛋白质,而对保持正确构象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无水解活性,在调控菌体蛋白质平衡、缓解菌体的生存压力、提高病原微生物毒力和对宿主的感染能力和调控菌体与菌体之间的信息交流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已知结构和功能的HtrAs大多来源于嗜
重夸克偶素为检验微扰量子色动力学和非微扰量子色动力学之间的作用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环境,其中重夸克偶素之间的衰变尤其引起人们的兴趣。对于DD阈值以下的粲偶素,P波单态hc(11P1)和P波三重态χcJ(13pJ)的强子跃迁过程可以作为研究夸克之间自旋-自旋相互作用的最佳途径。自运行以来BESⅢ收集了大量的数据,使得BESⅢ实验成为粲偶素研究的重要场所,尤其在ψ(3686)处采集的447.9 × 106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是一类小分子蛋白,在植物中能够抑制papainC1A和legumainC13两类半胱氨酸蛋白酶的活性。这三个家族在高等植物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例如种子萌发,花粉发育,细胞程序性死亡等,除此之外,也参与植物病原体防御以及对昆虫袭击和非生物环境因子胁迫的响应。研究蛋白酶与其抑制剂之间的关系,全基因组的鉴定和描述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工具,同时这也能给三个家族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提示些线索
水韭属植物在植物进化过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水韭属植物是一类古老的物种,大约起源于泥盆纪时代,主要特征表现为孢子异型且植株高度退化,在植物系统进化上水韭属属于石松类群,为一类较为原始的维管植物,并且该属植物是现存唯一一类与古老植物石松近源物种。水韭属植物占据多种生态位,例如贫瘠的河流,小溪,湿地,湖泊,陆地等,并且可以反复地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但是到目前为止并不知道水韭属植物是如何适应外界环境变化。
在有花植物中,雌配子体起始于胚珠原基顶端表皮下的一个珠心细胞,这个细胞随后分化为大孢子母细胞。大孢子母细胞经过两次连续的分裂形成四个单倍体的大孢子。在拟南芥中,其中三个孢子进行细胞程序性死亡,只留下合点端的一个大孢子,该细胞最终发育成为功能大孢子。功能大孢子进行连续的三次核分裂形成一个八核的合胞体。经细胞化之后形成一个七胞八核的胚囊结构:合点端的三个反足细胞,含有一个中央大液泡的中央细胞,以及珠孔
防御素是一种在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的抗菌肽。近年来新的研究工作正在不断地丰富人类对它们生物学功能的全面认识。例如,我们课题组2015年以来首次报道了真菌防御素和人源防御素能够抑制T细胞膜上钾离子通道Kv1.3电流,调节细胞因子分泌的功能(Feng,Yang et al.2015,Xiang,Xie et al.2015,Xie,Feng et al.2015,Yang,Fen
背景: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可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根据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估计有近7100万慢性HCV感染患者,每年约有39.9万人死于与丙型肝炎相关的肝脏疾病。我国HCV感染者和发病者总数均居世界首位,且近年来一直呈上升趋势。目前国内临床标准治疗方法为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联合利巴韦林(ribavirin,RBV),但存
果蝇的Translin-Trax八聚体蛋白被命名为C3PO(Component 3 Promoter of RISC)是由于其在Ago2相关的pre-RISC向成熟的RISC转化过程中起到了促进作用。siRNAs在Dcr2与R2D2的协同作用下,被带进Ago2中,并与Dcr2,R2D2以及Ago2形成了成熟的RISC前体。这个RISC前体要变成一个成熟的RISC需要将Ago2上结合的双链siRNA
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P450,CYP)超家族酶系,参与内、外源性物质的代谢、失活及活化。CYP超家族酶系主要表达在肝脏,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CYPs也表达于肝外器官,如脑。研究证实,脑CYPs可原位代谢或活化具有中枢活性的外源性药物和毒物。在脑内,不同CYP亚型表达量存在明显差异,且不同脑区、不同神经细胞类型所表达CYP亚型不同。依据mRNA水平分析,脑内表达的主要 CYP 亚型包
从酵母、植物、果蝇到哺乳动物,报道的Trf均为多聚腺苷化聚合酶或末端转移酶(PAP/TNTase),可以对细胞内的RNA进行末端修饰,一般是尿苷化或腺苷化修饰。一般的PAP/TNTase可以调节mRNA,pre-mi RNA和mi RNA以及细胞核内sn RNA。多聚寡聚核苷酸化(poly-Oligonucleotion)的修饰往往会导致被修饰RNA的降解,通常会募集相关的3’-5’外切核酸酶,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