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会计信息与管理者报酬激励机制关系的研究,由于涉及公司治理的较深层次,相当一个时期以来在国外一直是一个研究热点,近期国内对此问题也展丌了一些研究,但迄今为止,尚缺乏系统、完整和公认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在国内,关于这个问题无论是在理论探讨方面,还是在实践运作方面,都亟待提高。本文首先从论述信息、会计信息的本质涵义及特征入手,进而寻求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上的理论改进,同时结合激励理论,明确在会计信息不对称情况下设计激励机制的可行性。其次,本文应用控制理论、有效市场理论、信息理论、利益相关性理论、公共选择理论、管制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等,全面系统地研究了会计信息在供给、控制和需求几个环节中的作用规律,为应用会计信息理论构建管理者报酬激励契约提供了理论依据。第三,本文在全面分析总结有关会计信息与管理者报酬激励契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应用数学方法,推导出股东、管理者和政府三方进行博弈,分享剩余收入的数学模型,为解释管理者报酬构成及设计切实可行的激励契约提供了理论支持。有关会计信息在管理者报酬激励契约中的作用,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会计信息使用趋势在下降,重要性在降低;另一种观点认为会计信息仍具有信息含量,能够用来作为解释和制订管理者报酬激励契约的依据。本文应用数学分析方法,推导出能够鼓励采取行动和通过管理行为均衡分配努力的激励契约模型,同时分析论证了激励契约中灵敏度及会计收益和股票收益度量的重要性。通过对会计信息在管理者报酬激励契约中作用方式的研究,提出根据会计信息可以评价和激励管理者努力工作,并进一步探讨如何更好地选择业绩衡量方法及相对业绩评价(RPE)的重要作用及缺陷。此外,还提出了如何设计部门管理者报酬激励契约,以解决内部相互依存、分工、报酬与创新的关系、业绩标准的棘轮现象等问题。第四,本文通过研究会计信息影响激励机制目标的途径和影响会计信息对激励机制作用的因素,提出实现激励机制目标所必需的会计信息揭示的内容与形式,即高质量会计制度的涵义与特性。从建立管理者报酬激励契约的角度,论证如何设计高质量会计制度满足会计信息可靠性、最优信息量、减少信息不对称及兼顾各利益集团的要求。本文还在对国内外研究会计信息对管理者报酬激励机制作用规律的文献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检验了我国沪深上市公司的管理者报酬计划。本文选取了1998年-2001年四个会计年度3819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公司,共有18个变量和126027个数据。通过定量分析,解释了我国上市公司业绩与高级管理者报酬、持股比例及高级管理者报酬与公司业绩、公司规模、公司现金流量、国有股占总股本比例、高级管理者持股比例、公司所处行业及公司所在地区经济发达程度之间的相关关系。 会计信启、’污‘理别K酬激励机制 本文通过实证检验发现:我国上市公司业绩与高级管理者报酬、高级管理者持股比例以及高级管理者报酬与公司业绩、公司规模、公司现金流量、国有股占总股本比例、高级管理者持股比例之间不能简单地得到有效描述,即无法就这些变量之问是否存在正相关关系或负相关关系或不存在相关关系作出结论。这些评价尚取抉于公司业绩指标的选择。本文的经验检验结果证明,净利润具有充分的会计信息含量,能够用来衡量高级管理者业绩,而现金流量指标则需要有选择地使用。此外,高级管理者持股比例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但国有股占总股本的比例,却显示出较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总之,本文通过对我国沪深上市公司高级管理者报酬的经验检验,揭示了不同会计数据所传递的会计信息的差异性,也证实了现有会计信息系统是有效的,提供的会计信息是有用的。 最后,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如会计信息与董事会,会计信息与法律制度及跨国经营等方面的问题。 本文主要的学术贡献:一是系统全面地研究了信息与会计信息、激励与激励机制的本质及其内涵,为进一步研究会计信息对管理者报酬激励机制的作用规律建立了理论基础。二是推导出股东、管理者和政府三方进行博奕,分享剩余收入的数学模型,并进一步在理论上论述了高级管理者报酬激励契约是如何构成的。如何更好地选择业绩指标等问题。三是通过对沪深上市公司高级管理者报酬的经验检验,证明了在中国,净利润在高级管理者报酬激励契约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证明了选择性使用现金流量指标也能够解释高级管理者报酬。 本文主要的局限:未对由于净利润在高级管理者报酬激励契约中的重要作用所引起的,以提高高级管理者报酬为目的的盈余管理进行专门研究。同时,在实证研究中未考虑股票价格因素及政治回素的作用,这也成为本文研究的缺憾。以上问题,还有待于今后的进一步探讨。 本文共分六章。 第一章,引占。阐述本文研究背景、动机、目林、方法、意义和论文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