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胺化U50,488H抗血管钙化的作用及机制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33a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血管钙化(vascular calcification,VC)是血管壁间叶细胞,尤其是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在各种病理因素作用下转化为成骨细胞,并导致钙盐异常沉积在血管壁的过程。血管钙化导致血管局部缺氧和代谢失调,是糖尿病、尿毒症和衰老的常见并发症。血管钙化是一个与成骨转化类似的、主动的可调控的生物学过程,而VSMC向成骨样细胞的表型转换在血管钙化过程中起核心作用,其发展过程中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与成骨细胞的成熟分化十分相似。血管钙化降低血管顺应性,导致血管局部缺氧和代谢失调,并增加了血管破裂和动脉瘤形成的风险。尽管对血管钙化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耗费了巨大的医疗成本,目前还没有任何治疗方法可以阻止或逆转其进程,因此,阐明血管钙化的发病机制,寻找其潜在预防和治疗靶点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血管局部糖酵解增加和乳酸堆积是导致血管钙化和表型转换的重要因素。近期研究表明,在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和主动脉瓣膜钙化过程中,果糖-2,6-二磷酸酶3(fructose-2,6-biphosphatase 3,PFKFB3)的表达显著增加。PFKFB3是糖酵解关键酶6-磷酸果糖激酶-1的同分异构体,其表达上调可激活糖酵解途径并导致过量乳酸堆积。既往有文献表明,血管局部糖酵解产物增加可导致慢性肾病大鼠血管钙化水平显著升高。最近的一项关于VSMC钙化相关研究显示,乳酸通过抑制BNIP3介导的有丝分裂加速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表型转换,最终导致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表型转换及钙沉积量增加。这表明调节血管局部糖酵解可能实现抑制VSMC表型转换,进而达到抑制血管钙化的目的。阿片及阿片受体(opioid receptor,OR)在机体内广泛存在,主要包括μ,δ,κ三种类型在内的多种亚型,其中κ-阿片受体(κ-opioid receptor,κ-OR)在心血管系统中占主导地位。课题组前期研究证实,选择性κ-OR激动剂U50,488H可以通过活化心血管κ-OR来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局部缺氧并逆转血管重塑。此外,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中,U50,488H活化κ-OR后可通过抑制肺平滑肌细胞内钙信号而发挥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这些研究均提示了κ-OR激活后可能对血管钙化具有调节作用,但具体的作用及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由于U50,488H可以通过血脑屏障,并引起阿片类物质的成瘾,从而明显限制其临床应用,为了深化研究κ-OR活化对血管钙化防治作用并将研究成果进行临床转化,本研究对κ-OR激动剂U50,488H的结构进行了季胺化改造,获得了一种新型化合物:季胺化U50,488H(quaternary ammonium salt of U50,488H,QU50,488H)。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Q-U50,488H因其增加了水溶性不能通过血脑屏障,克服了U50,488H通过血脑屏障后可能带来的成瘾性,进一步研究证实其可通过激活κ-OR对缺血心肌具有保护作用。但Q-U50,488H是否能够通过活化κ-OR调节血管钙化尚不清楚,其对心血管保护的作用及具体机制尚未阐明,Q-U50,488H能否逆转VSMC表型转换,改善局部钙磷比及糖酵解水平尚未见报道。深入探讨上述问题可为预防和治疗血管钙化提供理论基础和治疗靶点。【研究目的】1.探究季胺化U50,488H对慢性肾病大鼠血管钙化和表型转换的影响2.探究季胺化U50,488H对高磷诱导的VSMC钙化的影响3.阐明季胺化U50,488H对血管钙化的调节机制【研究方法】1.使用κ-OR激动剂U50,488H和CH3I为原料,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对U50,488H进行季胺化改造合成Q-U50,488H;通过高分辨率质谱鉴定合成化合物分子量。2.联合使用尼古丁和维生素D3建立慢性肾病大鼠钙化模型,雄性健康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组,通过茜素红、Von Kossa和HE等钙病理染色检测大鼠胸主动脉钙沉积量;通过Micro CT检测大鼠主动脉钙结节大小和总体积;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VSMC内RUNX2,BMP2和SM22α表达水平。3.在细胞水平,分离并培养SD大鼠胸主动脉VSMC,通过免疫荧光检测平滑肌特异性蛋白α-SMA鉴定细胞;使用β-GP诱导VSMC钙化,使用Q-U50,488H和κ-OR阻断剂nor-BNI进行处理。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VSMC内RUNX2,PHD2,HIF-1α和PFKFB3表达水平;通过茜素红和Von Kossa染色检测VSMC钙沉积量;收集细胞培养上清通过试剂盒化学比色法检测VSMC钙含量,乳酸含量以及ALP和LDH活力;通过CCK8实验检测VSMC活力;通过共聚焦免疫荧光检测PFKFB3表达水平。4.通过使用小干扰RNA和小分子抑制剂3-PO抑制VSMC的PFKFB3表达水平;通过构建PFKFB3过表达质粒并包装腺病毒增加PFKFB3表达水平,使用对照腺病毒(Ad-EV)和PFKFB3过表达腺病毒(Ad-PFKFB3)联合Q-U50,488H处理高磷诱导的VSMCs;通过乳酸钠诱导VSMC钙化并使用Q-U50,488H和nor-BNI进行处理。【研究结果】1.U50,488H季胺化改造完成后,使用高分辨率质谱分析,合成物离子分子量为383.1657,与理论值误差小于0.005‰,证实合成Q-U50,488H成功。2.与对照组SD大鼠相比,钙化组大鼠体重显著低于对照组,尿肌酐和血尿素氮水平显著升高达到尿毒症标准,并出现了明显的慢性肾病末期尿毒病症状。这些数据表明慢性肾病大鼠模型建立成功。3.钙化病理染色和影像学结果显示,与钙化组相比,Q-U50,488H处理通过活化κ-OR抑制慢性肾病大鼠主动脉钙沉积量,降低主动脉钙结节数量和总体积;Western blotting检测证实Q-U50,488H通过活化κ-OR升高平滑肌特征蛋白SM22α表达,降低成骨标志蛋白RUNX2和BMP2表达。Q-U50,488H的这些效应均可被nor-BNI所阻断。4.细胞水平研究结果表明,Q-U50,488H以浓度依赖的方式降低高磷诱导VSMC的RUNX2表达水平;相比于高磷诱导的VSMC,Q-U50,488H通过活化κ-OR降低高磷诱导的VSMC钙化沉积量,并可增加VSMC细胞活力;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Q-U50,488H通过活化κ-OR增加高磷诱导的VSMC的PHD2表达水平,降低HIF-1α和PFKFB3表达;试剂盒化学比色法结果显示,Q-U50,488H降低高磷诱导的VSMC乳酸和LDH含量。5.使用小干扰RNA和小分子抑制剂3-PO敲低和抑制高磷诱导VSMC的PFKFB3表达结果表明,PFKFB3表达降低可抑制高磷诱导VSMC钙化和表型转换;PFKFB3过表达腺病毒联合Q-U50,488H实验结果表明,PFKFB3过表达可阻断Q-U50,488H降低高磷诱导VSMC钙化和逆转表型转换的作用;茜素红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实验证实,Q-U50,488H通过活化κ-OR降低乳酸导致VSMC钙化和表型转化。【结论】1.季胺化U50,488H通过活化κ-OR减轻慢性肾病大鼠血管钙化和表型转换。2.季胺化U50,488H可通过活化κ-OR下调PFKFB3表达和降低乳酸含量进而降低高磷诱导的VSMC钙化。
其他文献
背景:肠缺血再灌注损伤(intestin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IRI)是一种广泛存在且严重危及生命的消化系统病理过程。肠(尤其小肠)作为体内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最为敏感的器官之一,其损伤可引发如腹膜炎、酸碱中毒,以及脓毒血症等系统性并发症,甚至导致休克和死亡。在我国,急性肠系膜缺血类病症即便及时治疗,死亡率仍高达50%~80%[1-3]。造成这种高死亡率的直接
学位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工作的开展与各项数据之间形成了密不可分的关系,这是时代发展的大势所趋。对会计师事务所来说,各项审计工作的开展是由数据来呈现结果与过程的,因此,科学地对各项数据进行利用与分析,能够极大地帮助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风险防范。本文对会计师事务所基于大数据开展审计风险防范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提出当前会计师事务所在大数据背景下审计风险防范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以此来
期刊
第一部分CD38单克隆抗体联合蛋白酶体抑制剂或免疫调节剂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基于随机对照实验的荟萃分析[研究背景]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疾病,虽然自体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SCT)、蛋白酶体抑制剂(Proteasome inhibitors,PIs)和免疫调
学位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节奏加快,人们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也随之加剧,睡眠不足或睡眠剥夺(Sleep deprivation,SD)成为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和公共卫生问题。SD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睡眠缺失和睡眠不足的状态,以24小时内持续睡眠时间是否小于4h为衡量标准。SD会导致困倦、白天嗜睡,也会损害个体的认知功能,如注意力受损、记忆力减退和执行功能缺陷等。其中,受SD影响最为严重的注意力是持续性注意
学位
牙源性疼痛是极其普遍存在的一种症状,70%的口腔患者因牙痛就诊,它严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即延髓背角(medullary dorsal horn,MDH)作为牙痛初级调控中枢,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目前,牙髓炎疼痛的中枢机制尚不明确,而开展牙髓炎疼痛中枢机制的研究对临床控制、治疗牙痛以及形成新的治疗策略皆具有指导作用,因此探讨牙髓炎疼痛的中枢机制极具
学位
第一部分应用锥形束CT评估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电极位置及植入损伤的研究目的:探究CBCT在人工耳蜗植入相关领域的应用方法,研究诺尔康标准电极及MED-EL标准电极植入耳蜗后的电极位置及内耳损伤,以及探究电极植入深度与植入损伤的相关性,为CBCT的临床应用、耳蜗电极的个性化定制及患者术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2020年在我科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的40名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13-72岁,其中诺尔康
学位
【背景与目的】肥胖症是一种全球流行病。人口肥胖率上升促使减重手术量增加,而减重手术后往往需要对残余轮廓畸形进行形体雕塑。同时,存在局部脂肪堆积的人群亦愈来愈多,人们对外在轮廓的塑造也愈加重视。减重手术后形体雕塑类手术的有效性毋庸置疑,其在轮廓畸形治疗、外在线条塑造、心理健康改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脂肪抽吸术作为一种微创的形体雕塑类手术,广泛应用于美容外科领域。而吸脂量与脂肪抽吸术的安全性密切相关
学位
研究背景孕产妇健康管理一直以来都是全球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要服务项目,孕产妇死亡率是衡量孕产妇健康保健的关键指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是联合国千年发展的目标之一。随着“二孩政策”的全面实施、“三孩政策”的出台,高龄高危的孕产妇比例增加,这也给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带来挑战。重症监护病房(ICU)作为危重孕产妇救治的最后一道关口,在降低孕产妇死亡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识别产科患者转入ICU的原因和临床特点,建立孕
学位
研究背景:中国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的发病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我国西北部是鼻咽癌的非高发区。由于病理学特征、EB病毒、DNA拷贝量与高发区人群之间的差异性,非高发区鼻咽癌的治疗模式与预后因素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既往一系列研究发现,局部晚期鼻咽癌接受与高发区患者相同的治疗推荐,非高发患者的生存预后略差于高发区。因此,本研究旨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
学位
随着口腔种植技术的日臻成熟以及不断推广,种植体周围炎(Peri-implantitis,PI)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影响种植修复治疗效果及种植体寿命的主要因素之一。与牙周炎类似,种植体周围炎的特征表现主要为黏膜炎症伴随支持骨的丧失。然而,在临床工作中将牙周炎的常规治疗理念应用于种植体周围炎却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由此推动了口腔医学领域诸多学者对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病机理进行不同层面的探讨。此前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