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数据统计,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630万人,比2009年的610万多出20万人,加上往届未能就业的加上应届留学生归国,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超过800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随着九十年代末大学扩招和教育产业化政策推行以来,大学生人数的增幅远远超过经济增长所需要的人才增长,”毕业即失业”成为近些年中国大学生的普遍现象。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是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力量。各地、各部门、各高校要充分认识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切实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大学生就业问题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经历了由“计划分配”到“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等几个改革发展阶段,最终发展到现在的以“市场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大学生就业制度。毕业生在就业中出现了结构性矛盾,包括地区结构、专业结构等。就业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经济相对较发达的地区,就业形势好,人才非常多,就业渠道也比较畅通,而西部欠发达地区,就业情况比较糟糕,缺乏人才,又流不住人才,造成人才流失,经济发展缓慢。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体系还很不健全,建立健全适合我国大学生现状需要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平台,促进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充分发挥其“学以致用”的优势,是高等院校亟待研究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生活在信息化的时代,为了能更方便地收集、传送、交互信息,信息化应用开始扮演一个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角色。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召开全国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信息化建设工作视频会议上,专题研究推动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信息化建设工作。通过全面推进就业人才服务信息化建设,大力提高服务机构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为就业人员和用人单位提供及时便捷、真实可靠的信息服务,并为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有力支持。可以说,就业服务信息化是现阶段促进就业的一种有力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