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饲养环境因子对稀有鮈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utusc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稀有鮈鲫具有生活史周期短、连续产卵、产卵量大、对化学品敏感等一系列特点,是我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实验鱼类。作为实验动物,稀有鮈鲫已经在化学品毒性测试及其生态风险评估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其实验动物标准化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本文通过一系列的试验较为深入而系统地探索了主要饲养环境因子对稀有鮈鲫生长、发育、繁殖和存活的影响,旨在为稀有鮈鲫养殖环境标准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并以此推动其实验动物标准化。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通过将稀有鮈鲫胚胎暴露在12~30℃的培育水体中,研究了温度对胚胎发育速率、孵化率和初孵仔鱼形态特征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将初孵仔鱼饲养在20~29℃的培育水体中,进一步研究了温度对仔鱼生长和发育的影响。此外,通过为期2个月的试验,观察并统计了亲鱼在18~30℃下的产卵间隔、产卵量、受精率及其受精卵的孵化率。研究结果表明,胚胎和仔鱼的发育速率均与培育温度呈正相关,但温度大于28℃时胚胎的孵化率显著下降(P<0.05)。温度对仔鱼的生长发育模式具有重要的影响。每天饱食投喂2次时,仔鱼在26~27℃下具有最大的生长速率。亲鱼在平均温度为24.24℃和26.77℃下产卵规律性较强,产卵间隔众数为3d。批产卵量随温度的上升而上升,但平均温度为26.77℃时亲鱼的总产卵量最大。平均温度为18.51℃和21.76℃时,卵子生长发育速率较慢;平均温度为29.55℃时,不仅卵子的生长发育速率较慢,亲鱼的排卵和产卵也会受到一定抑制。稀有鮈鲫在繁殖阶段的最适温度为25~26℃。  2.通过96h急性毒性试验检测了稀有鮈鲫幼鱼对氨氮和亚硝酸氮的敏感性,在此基础上以胚胎和仔鱼为试验材料采用胚胎-卵黄囊仔鱼毒性试验和仔鱼7d亚慢性毒性试验2种测试方法研究了氨氮和氨氮和亚硝酸氮对稀有鮈鲫早期生活史阶段的毒性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氨氮和亚硝酸氮对幼鱼的96h LC50依次为97.93mg/L NH4+-N和165.35mg/L NO2--N。3种氮污染物均可对稀有鮈鲫的早期生活史阶段造成毒性效应。其中,氨氮对胚胎和仔鱼的毒性最大,其次为亚硝酸氮和硝酸氮。氨氮、亚硝酸氮和硝酸氮对稀有鮈鲫生活史早期阶段的最大无观测效应浓度(NOEC)依次为2.49mg/L NH4+-N,13.33mg/L NO2--N,19.95mg/L NO3--N。控制养殖水体中氨氮<0.5mg/L NH4+-N、亚硝酸氮<0.1mg/L NO2--N和硝酸氮的浓度<2mg/L NO3--N可保证稀有鮈鲫正常的生长发育。  3.通过添加不同剂量的NaHCO3,KCl,CaCl2.2H2O和MgSO4.7H2O配制了不同离子组成的再造水,研究了不同离子组合、钙镁比例和水体总硬度的再造水对稀有鮈鲫早期生活史阶段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发现,纯水和离子比例失衡的再造水可造成胚胎和仔鱼严重畸形,并大量死亡。水体中钙镁比例对稀有鮈鲫卵子的卵膜径和受精率无显著影响(P>0.05),但水体中钙镁比例小于1∶20或者大于8∶1可对胚胎(或仔鱼)的孵化、生长、摄食、发育和存活造成不同程度的不利影响。胚胎的孵化和仔鱼的生长发育不受水体总硬度的影响,但水体总硬度大于480mg/L CaCO3时卵膜径和受精率显著下降(P<0.05)。结合野外水质调查结果,作者认为稀有鮈鲫可适应我国各个城市饮用水的水体硬度和钙镁比例,在配制再造水时可参照模式产地流沙河河水和标准稀释水的离子组成进行配制。  4.通过为期50d的试验,观测并统计了亲鱼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产卵时间、产卵间隔、批产卵量、受精率、孵化率。研究结果表明,稀有鮈鲫可在长、中、短甚至无光照条件下完成产卵活动,并维持较强的产卵节律和较高的子代质量。稀有鮈鲫偏向于在黑暗条件下产卵,但光线变弱以及黑暗并不是稀有鮈鲫产卵的必备条件。连续光照会抑制稀有鮈鲫的产卵活动,造成亲鱼产卵间隔变长或不产卵,恢复正常的光照周期后,稀有鮈鲫可恢复并大量产卵。颠倒光照和黑暗时间段可诱使稀有鮈鲫在白天有节律地产卵。从饲养管理的角度上出发,稀有鮈鲫繁殖阶段的适宜光照周期为8L∶16D~12L∶12D。  5.通过为期2个月的试验,统计了亲鱼在饥饿胁迫期间和恢复投喂期间的产卵间隔、产卵量、受精率等观测指标,并分析了稀有鮈鲫在饥饿胁迫期间和恢复投喂期间的肥满度、性腺指数和肝体指数的变化。研究表明,稀有鮈鲫的耐饥饿能力较差,饥饿第8d性腺指数显著下降,卵巢中卵子出现崩解重吸收的现象;饥饿的第13~15d肥满度显著下降。但稀有鮈鲫的饥饿恢复能力较强,恢复投喂后肝体指数显著上升,饥饿处理的亲鱼可在恢复投喂后的3~7d恢复产卵,并在恢复投喂后的3~10d恢复产卵节律。不过,饥饿时间越长,恢复所需时间越长,其中配对后饥饿处理的亲鱼要比配对前饥饿处理的亲鱼恢复所需时间更长。饥饿时间大于10d时,亲鱼的平均产卵间隔显著性大于正常投喂的亲鱼(P<0.05),亲鱼的平均批产卵量则显著性低于正常投喂的亲鱼(P<0.05),卵子的受精率也低于正常投喂组。在亲鱼配对之前,对亲鱼进行为期7~10d的育肥可提高稀有鮈鲫的繁殖性能。  6.采用封闭静水法测量了水体温度、鱼体体重、饥饿时间和水体溶氧水平等因子对稀有鮈鲫耗氧率的影响,并在25℃下研究了窒息点与体长体重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水体温度为25℃时,稀有鮈鲫幼鱼的耗氧率为0.5846±0.0794mg/(g·h),耗氧率随着体重以及饥饿时间的上升而下降,随着水体中温度和溶氧水平的上升而上升。稀有鮈鲫的窒息点为0.3626~0.6757mg/L,窒息点随着体长和体重的增加呈缓慢下降的趋势。这些结果表明,稀有鮈鲫耐缺氧能力较强,但养殖过程中水体溶氧水平应该控制在5mg/L以上。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种信息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日益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人们对视频和音频信息的需求愈来愈
张氏()(Hemiculter tchangi Fang1942)隶属于鲤形目、鲤科、鲐亚科、()属,因其尾鳍末端灰黑色,又名黑尾(),分布于重庆、四川的江河、水库、池塘等水体中,是长江上游江段的特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基于Si的SiGe异质结双极晶体管(HBT)技术取得了快速进展,SiGe HBT的性能远远优于Si BJT,并在某些方面优于AlGaAs/GaAs HBT、GaAs MESFET,所以SiGe HBT具有
随着数字移动通讯和多媒体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低码率的高质量语音编解码器需求越来越大.在一些特殊的应用领域,如:可视电话伴音,数字移动无线通信系统,语音存储和转发系统
随着面源污染逐渐成为滇池污染的主要来源,本文基于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最新趋势,选取滇池流域为研究区,运用“源-汇”理论,借助SWAT模型,依托GIS平台,运用COSTDISTANCE模块,以1970
分形是通过迭代产生的具有自相似性的分数维结构,分形的概念可用于天线设计以实现天线的尺寸减缩与多频特性,这在军用和民用方面有着广泛应用前景.该文介绍了分形的基本概念
粘帚霉(Gliocladium spp.)是一类分布广泛的土壤习居菌,也是目前已知的颇具应用前景的植物生防因子之一。粉红粘帚霉(Gliocladium roseum)67-1菌株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
目前氮沉降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关于氮沉降的相关研究也已成为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其中,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由于在改善共生植物的矿质营
该文主要介绍和分析了语音通信中声学回声消除和语音增强的实现方法.首先对于声学回声消除理论进行了讨论,主要研究了双端讲话检测以及自适应回声消除理论,对所涉及到的算法
本文主要研究了混沌系统和混沌系统同步保密通信中的若干问题。 混沌是非线性确定系统中由于内禀随机性而产生的外在复杂表现,是一种貌似随机的非随机运动。它的基本特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