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空间与结构的设计方法-结构法初探——以坡顶结构为例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2009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坡顶结构为载体,研究一种关于空间与结构的设计方法:结构法。这一方法以空间构成为工具。  通过重新梳理坡顶的空间潜力与结构潜力,找到“以充分利用空间资源‘内外’空间构成”而契入结构法的角度。借此,易于背负文化负担而相对固化的坡顶结构则获得了变异而作用于空间的机会。坡顶结构在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皆可通过非完形化、要素化以及单元化三种变异方式而介入空间构成,三种策略分别侧重于从外部、从内部与内外同时的变异。配合一定的方法,坡顶结构可以反过来推动“内外”空间构成,实现空间资源的最大化。  本文的研究采用从观念研究到策略研究再到设计研究的线索,旨在贯穿为整体的设计方法。  论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坡顶结构作为“内外”空间构成中介而作用于空间的观念;第二部分总结在水平垂直两个方向,坡顶结构变异而介入“内外”空间构成的主要策略;第三部分则在设计研究中以坡顶结构推动“内外”空间构成,并详述其方法。
其他文献
当代在中国建筑设计中主要出现两种情况,一方面为外国建筑师的大量涌入,Zaha、OMA、Paul Andreu、Renzo Piano、GMP、Steven Holl等优秀外国建筑师的作品在中国竞标或竞赛中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体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近几年来,我国举办了一系列大型的国际和国内赛事。竞技体育的发展促进了大众体育的开展,社区体
20世纪90年代以后,受香港郊野公园规划成功模式的影响,为了实现土地的集约型利用,同时满足市民回归自然的游憩需求,我国部分发展速度比较快的城市纷纷开始规划和建设郊野公园。但
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我国处在一个全球化和社会转型语境中的新历史时期,一方面,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给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带来了大规模的“建设性破坏”;另一方面,我国传
本文试图通过对历史地段滨水空间的整体风貌进行研究,尝试性地编制出一套设计导则。对历史地段滨水空间的保护与更新,我们从空间整体风貌的顶界面、侧界面和底界面层次进行研
随着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逐步提升,冬季的寒冷气候己无法阻挡人们对户外活动的渴望。北方冬季的寒冷气候作为一种客观存在不应被漠视和忽略,北方城市绿地冬季景观设计也应
19世纪中叶,具有革命性质的新工业材料给一直作为西方建筑典范的建筑形式体系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古老建筑体系中表达荷载及支撑体系的方式,对钢筋混凝土这种整体均质结构不再具
“湿地公园”作为恢复保护湿地与湿地合理利用开发的其中一种手段,已广泛用于国内广大湿地保护与开发建设当中。国外不同与国内的是对湿地持有比较慎重的处理方法,国内对待湿
1999年我国迈入老龄化社会阶段,随看老年人口比重的逐年升高,老年人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受到关注。以家庭养老模式为主的中国特色养老模式,凸显出老年人家庭卫浴空间设计的重要
本文介绍了一个关于热电偶的新概念的基本原则,其作为热电空调的一部分,在封闭空间的建筑环境中能够有效改进空调的设计和安装的的现行做法。基于热电效应“珀尔帖效应”的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