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易》“象数”,是构成中国文化之基本框架与内容即艺术与技术、感性与理性、审美与求真的“原型”之一。其美学思想显隐在阴阳卦爻和《周易》经传中。本论文试图从“易象与审美”、“易数与审美”、“象数与中国艺术”、“象数与中国人的诗意安居”和“象数美学价值的现代性思考”等几个方面来阐述之,并由此说明其对中国美学建构、艺术创作和中国人的性情爱好、居住理念以及现代生活等所产生的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中国文化和美学尚象、重象,其哲学起点当在《周易》的卦象符号。“象”,既为中国古代文化基本符号的构成,又为中国古典美学的发端。易象图式以——(阴)—(阳)二爻为内核,包含着非常丰富的系统结构理论、辩证思维以及美学意味。“易象与审美”的关系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耙梳:其一,“观”的审美方式及象的多样性。八卦是先人“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结果,而这种取类比象之“观”体现了中国古人思维的独特性,是一种具有高度抽象性的审美体验。且“观”的产物“八卦”、“六十四卦”又体现出象征意味的形态之美,是具象与抽象的统一。“观”的审美方式引发了中国文艺关注现实生活的传统,古代“神道设教”的产物又成为后人审美的对象,“观物”理论还是后世“物感”说滥觞的基元,“观”的审美方式影响并形成了中国艺术独特的“游”的审美方式。其二,阴阳之道及“感”的美学意味。阳爻之刚,阴爻之柔,是易象很重要的表征,其揭开了天地万物之面纱:阳刚、阴柔美。而“一阴一阳之谓道”,揭示出人类生命美学的主旋律。易象之“立象”是为了“尽意”,此“意”之美在感,在情,在对生命之爱的歌颂。中国古代美学受其影响,特别强调美的生命力,力求在事物运动过程中抓住美之真谛。其三,象的超越与大和之美。“立象以尽意”孕育了易象之象征美。而“得意”的真境界就在于“忘象”。超越了象,便能够在似与不似之间,走向审美自由。这种自由境界尚中贵和,是对立和谐、“与天地合其德”、天人合一的极乐境界和审美境界。其四,易象中先民对“简”的追求。“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卦象线条是中国艺术崇尚简易线条之渊源。易象拟“一画”之简,而见天地之繁,它着眼于宇宙的本体和生命之象,发展成一种不可思议的线条艺术。而“白贲无咎”又是中国美学“绚烂归于平淡”之重素倾向的又一渊源。无论是书画、诗文,或是戏曲、舞蹈,其对素美的追求都无不受“贲饰尚素”的影响。总之,象的美学,是观的美学,符号的美学,象征的美学,具象与抽象统一的美学;是物、象、意统一的美学,阴柔阳刚的美学,生命的美学;是似与不似、对立中和、天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