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IRT1/PGC-1α通路探讨活血荣络方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来源 :湖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a_summ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活血荣络方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SIRT1/PGC-1α信号通路的影响,初步探讨活血荣络方对MCAO/R损伤大鼠神经元保护机制。方法:将60只SD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活血荣络方组、EX-527组、EX-527+活血荣络方组、艾地苯醌组,每组动物10只。参照Longa’s线栓法,构造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MCAO/R)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暴露皮肤钝性分离颈部血管。各药物组予相应药物灌胃(10m L/kg),在造模前36h首次给药,之后每隔24h给药一次,共计3次,假手术组、模型组以及EX-527组在同一时间灌胃等剂量蒸馏水;而EX-527组和活血荣络方+EX-527组(EX-527溶于5%DMSO中,浓度1mg/m L)于再灌注前20min腹腔注射(5ml/kg)给药,余各组在同一时间注射等体积溶剂对照,缺血2小时,再灌注24h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HE染色,镜下观察皮质区脑组织病理形态,试剂盒测皮质区脑组织ATP含量,RT-q PCR测SIRT1 m RNA和PGC-1αm 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测SIRT1、PGC-1α蛋白表达。结果: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假手术组对比,模型组评分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对比,活血荣络方组、艾地苯醌组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EX-527组明显升高(P<0.05);与活血荣络方组相比,活血荣络方+EX-527组的评分明显升高(P<0.05),而艾地苯醌组与活血荣络方组评分基本无差别(P>0.05)。2.HE染色:假手术组神经元结构清晰,排列致密,偶可见细胞损伤;模型组神经元萎缩变形,排列紊乱,核仁消失,细胞周围间隙增大,神经元损伤严重(P<0.05);活血荣络方和艾地苯醌组与模型组相比细胞空泡样变减轻,周围间隙增宽减小,部分神经元坏死,但整体较模型组损伤改善(P<0.05),而EX-527组则胞体固缩加重,周围间隙增宽,空泡样变明显(P<0.05);与活血荣络方组相比,活血荣络方+EX-527组排列欠规整,胞体固缩变形,神经元坏死和凋亡显著增多(P<0.05),而活血荣络方与艾地苯醌组神经元病理形态无明显差异(P>0.05)。3.ATP含量:模型组缺血周围皮质区脑组织ATP含量对比假手术组明显降低(P<0.05),活血荣络方组、艾地苯醌组脑组织ATP含量与模型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EX-527组脑组织ATP含量明显降低(P<0.05);活血荣络方+EX-527组和活血荣络方组比较脑组织ATP含量明显降低(P<0.05),艾地苯醌组和活血荣络方组脑组织ATP含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4.RT-qPCR: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缺血皮质区脑组织PGC-1αm RNA和SIRT1 m RNA的表达均有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活血荣络方组、艾地苯醌组PGC-1αm RNA和SIRT1 m 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EX-527组PGC-1αm RNA和SIRT1 m RNA表达则显著降低(P<0.05);与活血荣络方组比较,活血荣络方+EX-527组PGC-1αm RNA和SIRT1 m RNA表达均降低明显(P<0.05),艾地苯醌组和活血荣络方组大鼠脑组织缺血周围皮质区SIRT1 m RNA和PGC-1αm RNA表达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5.免疫组化:模型组大鼠缺血皮质区脑组织SIRT1和PGC-1α的表达对比假手术组均明显降低(P<0.05);活血荣络方组、艾地苯醌组SIRT1和PGC-1α表达与模型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EX-527组SIRT1和PGC-1α表达则显著降低(P<0.05);活血荣络方+EX-527组SIRT1和PGC-1α表达对比活血荣络方组显著降低(P<0.05),而艾地苯醌组和活血荣络方组大鼠脑组织在SIRT1和PGC-1α的表达上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活血荣络方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有明显改善,且能调节线粒体能量代谢水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2.活血荣络方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对SIRT1/PGC-1α信号通路的激活,上调SIRT1、PGC-1α的表达,提高线粒体能量代谢水平来实现的。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RCT试验分析,用针刺董氏奇穴与常规选穴对泪道功能不全患者进行干预,对比两种治疗方式的效果,探索安全、有效、依从性高的治疗泪道功能不全的中医药疗法。方法:本次研究纳入病例60例(120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干预方法为董氏奇穴)和对照组(干预方法为常规选穴)。治疗组选择木穴、止涎穴。对照组根据辩证分型选穴。纳入病例每次留针20min,每周3次,连续治疗4周。治疗前对
目的: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全身多关节滑膜炎症、血管翳形成以及骨破坏为病理特征,其发病涉及多种细胞因子的参与。根据RA临床特征,将其归属于中医的“痹证”范畴,临床常将其分为风寒湿痹证、风湿热痹证、寒热错杂证、痰瘀痹阻证、肝肾亏虚证、血虚寒凝证等六证。有研究表明RA不同辨证分型与炎症细胞因子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为进一步系统探讨RA辨证分型与相关细胞因子的关联性,本研究采用B
目的:本研究通过探究小陷胸汤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中Akt/m TOR通路的作用,明确小陷胸汤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66只ApoE-/-雄性小鼠,随机选取15只作为空白对照组,普通饲料喂养,剩余51只作为造模组,高脂饲料饲养8周。8周后,分别在两组小鼠中随机各抽取3只,通过观察小鼠血脂变化,主动脉根部油红O染色,判断是否建立AS小鼠模型。模型建立后将造模组随机分为模型组
目的:本课题通过检索、筛选、归纳近五年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相关文献,通过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得出中药治疗NAFLD的主选药物及组方规律等,阐明NAFLD的病因病机和治则治法,对指导临床遣方用药具有积极作用。方法:通过搜集整理近5年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公开发表的中医药治疗NAFLD的文献,严格按照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共选出符合标准文献351篇,共纳入中药处方351首
目的:探讨利胆排石汤在胆道镜治疗胆石症术后残余结石(肝胆湿热型)中的疗效。方法:将60例于2019年2月-2021年2月期间因胆石症术后残余结石(临床分型属肝胆湿热型)并术后留置T管就诊于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胰内镜疝外科的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入院后完善术前准备直接行胆道镜取石,观察组患者在胆道镜取石术前予以中药利胆排石汤(鸡内金20g,金钱草20g
目的:运用3DSlicer观察并测量有关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影像学指标,探讨其对自发性脑出血短期预后的影响,并筛选出独立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地分析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长沙市中心医院确诊为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基于3DSlicer的影像学指标,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对患者发病30天的预后情况进行分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最终得到独立预测脑出血患者短期预后的相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左升右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抑郁(肝气郁结型)的临床疗效;为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选择60例肝气郁结型中风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运用左升右降取穴法选穴,对照组常规选穴。每日针刺1次,共治疗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AMD评分、中医证候评定量表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1.左升右降针刺观察组和常规针刺对照组的HAMD-17评分
目的:观察针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两组均予基础治疗,其中体针治疗每天1次,每周休1天。A组采用针刀疗法,每3天1次针刀治疗,每周休1天,连续治疗4周。B组采用舌三针疗法,每天1次舌三针治疗,每周休1天,连续治疗4周。治疗前后采用标准吞咽功能量表评定吞咽情况、吞咽相关生活质量量表评定
目的:本研究一方面拟通过问卷调查,探索学龄前儿童特应性皮炎患病的影响因素,为高风险人群提供生活指导。另一方面通过观察七味白术散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和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评价七味白术散的安全性及临床推广意义。方法:研究一:选取来自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符合特应性皮炎诊断的3-6岁学龄前儿童为调查对象,并随机抽样2所长沙市幼儿园健康的3-6岁学龄前儿童为对照,进行问卷调查,主要
目的:研究成药大黄蛰虫丸对慢性肾衰竭(肾虚血瘀证)患者肾脏纤维化指标的影响,评估大黄蛰虫丸临床疗效,探索其作用机制,扩大应用范围,为延缓肾纤维化进程、治疗慢性肾衰竭提供临床证据。方法:选取60例于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内科门诊或住院部就诊已明确诊断为慢性肾衰竭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与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大黄蛰虫丸治疗,以1个月为1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