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GF-β,bFGF,IGF1及PDGF-BB在I型神经纤维瘤病肿瘤组织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taminch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Ⅰ型神经纤维瘤病相关课题  (一)青少年Ⅰ型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凸患者的骨密度研究  目的:探讨青少年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I,NF-I)性脊柱侧凸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情况。  方法:2008年3月~2010年4月收治NF-I伴胸椎脊柱侧凸患者23例,按照有无脊椎有无特征性异常改变分为营养不良性脊柱侧凸组(A组)和非营养不良性脊柱侧凸组(B组),其中A组患者14例,年龄10~18岁,平均13.36岁,侧凸Cobb角60~132°,平均84.07°;B组患者9例,年龄11~16岁,平均13.22岁,侧凸Cobb角40~87°,平均71.44°。同年龄非脊柱畸形志愿者(对照组,C组)24例,年龄10~17岁,平均14.67岁。所有研究对象均行双能X线吸收仪测量非优势侧的股骨近端(大转子、股骨颈和Wards三角)和腰椎(L2~L4)的BMD,将三组受试者的测量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并在A组和B组内对BMD与Cobb角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  结果:3组受试者年龄、性别构成比无显著差异(P>0.05)。 A组与B组Cobb角无显著差异(P>0.05),非优势侧股骨近端和腰椎的BMD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各部位的骨密度均明显低于C组(P<0.05),腰椎BMD降低比股骨近端明显。A、B组各部位BMD与Cobb角无显著相关性。  结论:NF-I伴营养不良性脊柱侧凸与非营养不良性脊柱侧凸的患者均存在全身性的骨量下降,但BMD降低与脊椎是否有营养不良性改变以及侧凸严重性无关。  (二)Ⅰ型神经纤维瘤病肿瘤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的纯化培养和鉴定  目的:探讨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1,NF1)肿瘤组织中的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FB)体外分离、培养、扩增及表型鉴定的实验学方法,为后续分子生物学实验做基础。  方法:以NF1患者肿瘤组织为材料,采用组织块法分离培养扩增细胞。细胞铺满培养瓶底后传代,差速贴壁法(15min/次)纯化P1代、P2代FB。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并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FB中成纤维细胞特异蛋白-1、波形蛋白和S-100蛋白的表达情况.对培养的细胞进行表型鉴定。  结果:原代培养组织块法约5d可见大量细胞从组织块中迁出。20d左右达到80%~90%的融合。经纯化后P3代FB中成纤维细胞特异蛋白-1(阳性率99.4%)和波形蛋白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率99.6%)阳性;S-100染色阴性。  结论:组织块培养法结合差速贴壁法可以成功分离培养出高纯度的NF1肿瘤组织内FB  (三)TGF-β, bFGF, IGF1及PDGF-bb在Ⅰ型神经纤维瘤病肿瘤组织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索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I,NFI)患者神经纤维瘤肿瘤组织对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改变及营养不良性脊椎(dystrophicvertebrae)的影响。  方法: NF1患者共17例,年龄10~18岁,平均14.47岁,其中伴营养不良性颈椎后凸者1例,后凸Cobb角85°;伴营养不良性脊柱侧凸患者16例,Cobb角40~122°(平均71.94°)。接受后路脊柱手术的非脊柱畸形患者(对照组)12例,年龄10~19岁,平均16.17岁。术前所有对象均行双能X线吸收仪测量非优势侧的股骨近端和腰椎(L2~L4)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NFI患者实施单纯后路或前后路联合脊柱侧凸矫形融合术(其中颈椎后凸实施后路矫形者1例)时取得6例神经纤维瘤体(A组)及17例棘上韧带(B组),12例棘上韧带取自对照组(C组)。体外组织块贴壁法分离培养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s,FB),差数贴壁法纯化FB,并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成纤维细胞特异蛋白-1和波形蛋白染色对FB进行鉴定。选取P3代细胞作为种子细胞,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A、B、C三组FB中TGF-c,bFGF, IGF-1及PDGF-bb的mRNA表达水平。  结果: NF1伴营养不良性脊柱侧凸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前者所测各部位的BM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B、C三组FB的TGF-β,bFGF,IGF-1及PDGF-bb表达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NFI伴营养不良性脊柱侧凸患者全身骨量显著降低;神经纤维瘤可能不通过FB分泌TGF-β,bFGF, IGF-1及PDGF-bb等影响低骨量及营养不良性脊椎的发生。  第二部分骶骨骨盆内固定相关课题  (一)成人第二骶椎双皮质成角螺钉钉道的解剖学研究  目的:对成人的第二骶椎双皮质成角螺钉(Bicortical Bitriangulated S2 screw,BCBT S2螺钉)轨迹各参数进行解剖学测量,探讨BCBT S2螺钉的可行性与安全性。  方法:对60例中国成人(男30例,女30例)骨盆行螺旋CT薄层扫描和三维重建,采用Light Speed Workspace工作站模拟理想的BCBT S2螺钉轨迹。进钉点为S1骶后孔下缘与S2骶后孔上缘连线的中点,出钉点为髂骨弓状线在S1侧块的延伸段,轨迹线在轴位上与骶髂关节平行。测量此轨迹的角度、长度等相关参数。  结果:男性螺钉轨迹在矢状面上头向偏角(Sag Angle)为12.80±3.12°,在横断面上与正中线的夹角(Tsv Angle)为32.58±4.59°,轨迹最大长度(Max Length)为53.84±4.53mm,与S1骶孔的最近距离(S1 Distance)为7.54±0.63mm。进钉点与皮肤的距离(Skin Distance)为40.31±11.44mm。女性Sag Angle、Tsv Angle、Max Length、S1 Distance、Skin Distance分别为12.86±3.51°、32.65±4.72°、49.40±4.24mm、6.92±0.59mm、45.00±12.72mm。女性Sag Angle和Tsv Angle与男性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Max Length和S1 Distance均显著小于男性(p<0.01),Skin Distance大于男性(p=0.037)。无一例患者出现轨迹线穿透S1骶孔。  结论:应用BCBT S2螺钉具有可行性,但要注意置钉方向,深度以及性别间的差异等;术前CT检查有助于术中BCBT S2螺钉的置入。  (二)中国成人经后路第二骶椎骶髂螺钉钉道的解剖学研究  目的:对中国成人的后路经第二骶椎骶髂螺钉(second sacral ala-iliac screw,S2AI螺钉)钉道各参数进行解剖学测量,探讨S2AI螺钉的可行性与安全性。  方法:对60例中国成人(男30例,女30例)骨盆行螺旋CT薄层扫描和三维重建,采用Light Speed Workspace工作站模拟理想的S2AI螺钉钉道。选择S1骶孔外缘1mm的垂线和下缘1mm的水平线的交点为进钉点,然后旋转三维骨盆图像,得到骨髓腔最长与最宽的骨盆横断面,在此横断面穿过髂骨中央部位的直线即为理想的S2 AI螺钉钉道。测量此钉道的角度、长度等相关参数。  结果:所有患者均存在理想的S2AI螺钉钉道,该钉道穿过骶骨翼和骶髂关节,穿行于髂骨内。男性螺钉钉道在矢状面上尾向偏角(Sag Angle)为29.56±8.38°,在横断面上与正中线的夹角(Tsv Angle)为36.11±3.38°,钉道最大长度(MaxLength)为120.94±7.89mm,钉道在骶骨内的距离(Sacral Distance)为26.56±4.08mm,横断面上髂骨髓腔的最窄宽度(Iliac Width)为17.00±3.16 mm,进钉点与皮肤的距离(Skin Distance)为44.01±12.10mm。女性Sag Angle、Tsv Angle、Max Length、Sacral Distance、Iliac Width和Skin Distance分别为35.11±7.03°、36.69±3.21°、115.21±8.80mm、27.85±5.56mm、14.85±2.51mm和47.97±13.39mm。女性Sag Angle、Max Length和Iliac Width与男性相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1);但Tsv Angle、Sacral Distance和Skin Distance在性别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临床应用S2AI螺钉具有可行性,但要注意置钉方向,长度以及性别间的差异等;术前CT检查有助于术中S2AI螺钉的置入。  第三部分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相关课题  “Y”形软骨闭合与否对AIS患者矫形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探讨脊柱生长潜能对女性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单纯后路矫形内固定融合手术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选取2003年6月至2007年10月实施单纯后路矫形内固定融合术的女性胸弯AIS患者40例,其中手术时Y形软骨开放者16例(OTRC组),平均年龄11.8岁,冠状面主弯平均Cobb角53.3°,矢状面后凸平均27.7°;Y形软骨闭合者24例(CTRC组),平均年龄13.6岁,冠状面主弯Cobb角平均49.6°,矢状面后凸Cobb角平均27.8°。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行单纯后路矫形内固定融合术。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及末次随访时冠状面胸主弯Cobb角、矢状面后凸Cobb角及并发症进行分析。  结果:OTRC组和CTRC组术后平均随访27.4和25.5个月(P=0.74)。两组患者术后平均Cobb角分别为22.2°和20.7°(P=0.34),平均矫正率分别为58.2%和57.7%(P=0.83),末次随访时平均Cobb角为24.8°和21.1°(P=0.05),平均矫正丢失率分别为5.3%和1.0%(P=0.01)。矢状面上两组患者术后平均后凸Cobb角分别为22.5°和23.9°(P=0.49),平均矫正5.2°和3.9°(P=0.63),末次随访平均后凸Cobb角20.8°和24.7°(P=0.04),平均丢失—1.7°和0.8°(P=0.01)。OTRC患者随访过程中出现冠状面Cobb角矫正丢失和矢状面后凸Cobb角减小。OTRC组2例实施选择性胸弯融合术的LenkeⅠ型患者出现远端“附加现象”,而CTRC组无远端“附加现象”发生。  结论:Y形软骨是否闭合对女性AIS患者行单纯后路矫形内固定融合术短期疗效无明显影响,但OTRC组容易矫正丢失。OTRC或许是远端“附加现象”的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教育改革也不断深入,由于考生逐年增多,国家正规高校招生压力剧增,在这种形势下,民办高校应运而生,并有星火燎原之势,由于每个民办高校都有其不同的
无论哪个时代,人才始终带领世界走在时代的最前列,当数字营销、信息传播渠道越来越发达的时候,记录人才的学习、工作、晋升、调迁以及业务技能等信息的企业职工档案的管理就显得
教育教学中的赏识性评价是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学习自信心,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我的有效评价方式。 Appreciation in education and teach
遵循着“返朴归真”的教改之风,当今的语文阅读教学已建构了“以读书训练为经,以字、词、句训练为纬”的新模式,提倡把朗读训练贯穿于教学活动始终。朗读是一种最基本的激情实践
背景和目的:   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约20%的缺血性卒中是由颈动脉狭窄所致。在不同患者中颈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的临床症状不尽相同,有些患者可出现
背景及目的:炎症性肠病的病因未明,免疫学机制在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CD4+T细胞是介导免疫反应的主要效应细胞,Th17细胞是新发现的CD4+T细胞的一个亚群,能
背景:   腹部大手术后的胃肠吻合口瘘可导致肠腔内大量细菌入侵腹腔,引起腹腔内弥漫性感染,直接导致肠粘膜屏障损伤、肠道通透性改变,最后引起肠源性细菌易位及脓毒症(sepsis)
在高校形体课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的教学发展的需求,教学创新已经势在必行。本文将以直观教学法和语言教学法为主要研究内容,对高校形体课教学的创新进
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中少有的乱世时期,也是传统儒学复兴的时代,同时伴随着魏晋玄学的产生。虽然魏晋士人外表潇洒风流,但是内心却是深沉的悲哀。魏晋士人对于社会价值的追逐
目的:探讨人类着色性干皮病基因D组(xeroderma pigmentosumcomplementart group D,XPD)751位点、X-射线交错互补修复基因1(X-ray repaircross-complementing group1,XRCC1)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