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虫菊菊基醇合成酶CHS的催化机理及其功能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yaodefei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除虫菊(Tanacetum cinerariifolium,syn.Chrysanthemum cinerariifolium)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兼具观赏植物和经济作物多重用途,尤其以产生安全无毒,环境友好的天然杀虫剂除虫菊酯而著称,其天然产品供不应求。除虫菊目前的研究多集中在除虫菊酯产品的提取工艺上,而除虫菊植物中的除虫菊酯合成代谢途径及相关基因功能的研究尚不清楚。菊基二磷酸合成酶基因(Chrysanthemyl Diphosphate Synthase,CDS gene)是除虫菊酯合成路径中的第一个关键前体基因,能催化两分子的二甲烯丙基二磷酸(DMAPP)的环己烷反应生成菊基二磷酸(CPP)。在本研究中,我们从除虫菊重新分离得到TcCDS基因(Accession number:JX913537),纠正了其编码区前8个氨基酸的起始位点,其余部分与前人报道的TcCDS基因(Accession number:I13995)一致,将其重新命名为TcCHS基因(Chrysanthemol Synthase,菊基醇合成酶基因),并分别从蛋白酶功能,组织定位,催化活性机理等方面对TcCHS基因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解析了TcCHS基因编码的双重蛋白酶催化机制。通过体外表达证实,TcCHS不仅能催化DMAPP生成CPP,同时也能进一步催化水解CPP合成下游单萜菊基醇COH。TcCHS同时具备异戊烯基转移酶和萜类合成酶的双重蛋白酶功能。进一步点突变试验证实,其氨基酸序列中负责类异戊二稀代谢催化功能的第二个保守域位点NDXXD决定了此双重酶活性。2.首次揭示了TcCHS基因转化菊花产生菊基醇及其糖苷的双重抗蚜防御机制。将TcCHS基因转化蚜虫高感型菊花‘1581’品种,植株表型未发生显著变化,但是检测到转基因植株产生了新的菊基醇挥发物和糖苷态内含物。蚜虫双向选择试验表明,菊基醇挥发物与菊基醇丙二酰糖苷内含物均对棉蚜具有生物活性。通过蚜虫繁殖试验以及蚜虫刺吸电位技术(EPG)试验表明,TcCHS转基因菊花植株能明显降低蚜虫的繁殖率并影响蚜虫的刺吸行为。开放条件下的蚜虫自然感染试验也证实转基因植株具有很强的抗蚜性。该基因的表达诱导了以菊基醇气味排斥性与菊基醇糖苷阻食性结合的双重防御系统,这也为植物抗蚜工程从萜类代谢途径提供了新的思路。3.克隆并验证了除虫菊TcCHS腺体特异型启动子。从除虫菊腺体克隆到1128bp的TcCHS启动子片段,其序列包含一系列与激素、光信号和生物与非生物胁迫相关的顺式元件。将TcCHS启动子连接报告基因GFP转化菊花,转基因植株中GFP仅在叶片和茎段的腺体组织表达,表明除虫菊TcCHS启动子属于腺体特异型启动子。通过启动子缺失片段瞬时转化烟草,进一步确定了启动子的核心活性区域。同时,利用激素茉莉酸甲酯Me JA处理转TcCHS启动子菊花,结果表明Me JA能在12 h之内诱导TcCHS启动子的表达。同时,处理野生型除虫菊植株也能诱导除虫菊中除虫菊酯含量的提高以及除虫菊幼苗腺体密度的增加。这一试验为研究该基因表达与除虫菊酯关系提供了基础,且为进行腺体特异性表达的萜类代谢工程提供依据。4.分离并鉴定除虫菊首个质体倍半萜合成酶FAS基因。在克隆除虫菊TcCHS基因的同时,从除虫菊和菊花中克隆得到另外6个同源基因,根据序列同源比对分为2个CHS-like基因以及4个FDS-like基因。CHS-like基因与TcCHS基因具有较高的氨基酸相似性以及在除虫菊中相同的基因表达模式。CHS-like基因同样定位于质体,其在植物体内外能优先催化DMAPP和IPP产生法尼醇FOH,同时也能水解不同的异戊烯基二磷酸(GPP、FPP和CPP)生成相应的萜类,将其命名为FAS基因。试验证明,该基因同样具有异戊烯基转移酶和萜类合成酶的双重蛋白酶活性,同时也是除虫菊中克隆得到的第一个质体倍半萜合成酶。5.初步解析了TcCHS蛋白在植物体内外的催化机理。前期试验表明,TcCHS蛋白虽然能在体外催化产生下游产物菊基醇,但是其在植物体外催化活性很低,而在大肠杆菌菌体以及菊花与烟草体内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我们克隆了烟草Ni GGDS基因以及除虫菊Tc GGDS基因,通过添加TcCHS和Ni GGDS不同的纯化蛋白酶组合进行体外酶活性反应以及双分子荧光杂交试验证实,GGDS蛋白能与TcCHS蛋白在植物体内互作形成异质二聚体形态从而提高TcCHS的催化活性。这也为研究植物萜类合成酶在植物体内的催化机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综上所述,本研究首次揭示了TcCHS基因及其同源基因的双重酶催化功能及其抗虫分子生态,并初步探索了TcCHS基因在植物体内的催化活性机理,首次从除虫菊鉴定了第一个腺体特异型启动子。这些成果为研究鉴定除虫菊酯合成代谢途径上的其他基因以及植物萜类合成的催化机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也对以提高除虫菊酯含量为目的的除虫菊分子育种以及通过基因工程改良菊花等花卉植物的抗虫性提供了实践指导,具有良好的产业环保意义。
其他文献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全球性传染疾病,每年会导致数百万人死亡。巨噬细胞是结核感染后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当结核入侵后,经过剧烈的免疫反应,部分结核分枝杆菌通过免疫逃逸,持续滞留感染(PBI,persistent bacterial infection)巨噬细胞,形成长期的共生关系。在结核分枝杆菌与宿主细胞复杂的免疫互作过程中,有个亟需解答的问题:结核分枝杆菌能否调控宿主的表观修饰?又是如
学位
卵母细胞成熟质量和受精后胚胎发育能力是支持雌性动物繁殖能力的关键因素。与对称的有丝分裂不同,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为最大程度保留母源物质储备,在实现染色体减半的同时进行胞质极度不对称的减数分裂。因为卵母细胞完成生长,启动减数分裂后处于转录沉默状态,减数分裂过程和受精后早期胚胎发育所需的物质依赖于在卵泡生长阶段持续积累的母源因子(m RNA,蛋白和代谢物质等)。研究表明,异源二聚体G蛋白能够以受体不依赖
学位
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作物之一,中国玉米产量占世界产量的22%,玉米也是杂种优势利用最充分的作物之一。自交可导致后代适应性降低,研究发现剩余杂合可通过提高生物适应性而利于其生存,我们利用实验室已构建的12个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RIL)群体,分析了剩余杂合的基因组分布规律特点和成因。同时由于植物高世代自交系中剩余杂合(Residual Heterozygosit
学位
由于农户普遍接受化肥在作物增产上高效迅速的表现,导致农田不合理施用氮肥的问题在我国十分普遍,这不仅浪费了资源,还导致严重的面源污染,造成了生态环境破坏。本文基于田间长期定位试验,采用化学氮肥与有机肥配施的试验设计:氮肥为主处理,设3个氮水平(N0,N1,N2),施氮量分别为0,150,300 kg N ha-1;有机肥为副处理,设配施有机肥(+M)和不施有机肥2个水平;有机肥为牛粪堆肥,施用量均为
学位
盐胁迫是一种主要的非生物逆境,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高浓度的盐离子会对植物造成离子毒害,影响新陈代谢及光合相关酶的活性,进而抑制植物生长发育,最终影响产量和品质。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是全球价值最高的水果和蔬菜作物之一,为人类饮食提供了大量的营养。栽培番茄通常不耐盐胁迫,其生长和发育、产量和品质极易受盐害影响。而野生番茄中存在丰富的抗逆资源。发掘耐盐野生资源的优异自然
学位
对硫磷(Parathion,PTH)作为广谱、高效和廉价的有机磷杀虫剂,在农业生产上为保障作物丰收和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该农药因田间频繁过度施用、废弃品填埋或储罐意外泄露导致其在土壤环境中长期积累,引发土壤污染问题,对人畜健康和土壤生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此,评价PTH污染土壤的生态毒性及其污染修复后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土壤酶和微生物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反映土壤受外源
学位
提高粮食产量以及品质,一直是科学研究的首要目标。水稻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产量由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和粒重这三个要素决定。其中遗传率最高的是粒重,受粒形以及灌浆程度影响。因此粒形,包括粒长、粒宽和粒厚,是重要的产量性状。根据国家标准,籼稻优质大米的国家标准是长宽比大于2.8,粒形同样也是重要的品质性状。阐明粒形的遗传基础以及分子机理有利于改良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为育种提供更多的思路以及基因资源。GS3
学位
银耳(Tremella fuciformis)是具有极高营养价值的食药用菌,同时也是一种典型的二型态真菌。二型态是指在环境因素的诱导下真菌能在菌丝态和酵母态之间发生可逆互变的现象。一直以来,致病二型态真菌的形态转变与其致病性密切相关。对二型态的研究可以为真核生物的致病机理、细胞分化、致病菌的控制等方面提供思路。G蛋白是在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的一种信号调节蛋白,由α、β、γ三个不同的亚基组成,调控生物
学位
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为喜温植物,其生长和发育各个阶段均可受到低温胁迫的影响。作为现代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的模式植物,研究番茄在低温应答中的调控机制,以及挖掘抗寒相关的QTLs和基因,开发分子标记选育抗寒新品种,对番茄遗传改良和提高抗性有着重要的意义。本课题从抗寒相关芯片结果中发掘与抗寒相关的基因ShCIGT,对番茄中的GT转录因子家族进行了全基因组学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学位
开花是种子植物整个生命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是植物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的重要阶段。柑橘是世界上第一大果树,大部分柑橘品种童期长,遗传背景复杂,极大地阻碍了柑橘的育种进程和一些重要经济性状的研究。因此,从分子水平上揭示柑橘花发育的内在机制,对于缩短柑橘的童期、提高育种效率及农艺性状的调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前期对普通枳和早实枳转录组测序数据表明MADS-box和一些MYB基因参与成花转变,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