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被压抑的世界——论冯积岐的松陵村故事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cker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冯积岐,西部作家,1953年生于陕西岐山县。其作品主要写故乡“松陵村"的故事,呈现松陵村的历史和现实,他抓住了松陵村随着历史变迁而产生的深刻变化,写出了农民在不同历史情境下的不同的境遇。他的代表作有《沉默的季节》、《村子》、《我们村的最后一个地主》、《刀子》等。 冯积岐的“松陵村故事”受到了陕籍评论家和作家的赞赏,尽管如此,以北京和上海为中心的主流评论界对他仍是陌生的,他在文坛的地位以及受到的关注与其作品所创造的审美价值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对称。冯积岐所秉持的是一种独立的写作姿态,其写作方式及其作品所再现的生存经验与某一时期的写作主流是疏离的,他所讲述的“西部”也和主流批评界所想象的“西部”存在很大差异,所以,他的写作价值并没有被文坛、主流批评界、大众读者所真正认可。当代文坛存在着大量的像冯积岐这样的地方作家,他们的生存方式、写作方式、写作经验比较特殊,同样没有进入主流批评家的视野,在一种时代的“共名”状态下,他们的创作与存在往往被忽略或遮蔽。本文以冯积岐为个案,试图把一种地方性写作纳入自己的考察视野,其意义在于考察地方性的经验和记忆如何与人类共同的生存经验和记忆相链接,并以此反思当代文坛和批评界存在的问题。 本论文主要分四部分来论述:一,冯积岐如何在回忆中凝视故乡,发掘人和事的不同层次的意义,讲述中国乡村的独特而鲜明的全部真实和喜怒哀乐。二,冯积岐的“松陵村故事”关照农民的生存现状,追问当今农民生存的主体性和生存价值。三,冯积岐的“松陵村故事”对两性关系的重新诠释。四,冯积岐的“松陵村故事”怎样用最“洋”的技法写最“土”的经验,冯积岐如何使用西方现代小说的创作方法来表现本土经验。结语是要在当代文学视野中考察冯积岐的存在意义。
其他文献
WRKY转录因子是一类含有高度保守的WRKY结构域的锌指蛋白,是植物所特有的转录因子家族。该研究将已克隆的SmWRKY1 cDNA构建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上,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进
有一些人,走进诊室由医生测血压,血压就升高;回家自己测血压或测24小时动态血压,血压就不高。我们把这种见着穿白大衣的医生血压就升高的现象,叫做白大衣高血压或称为“单纯诊室高血压”。    患者紧张造成血压升高  医务人员测压对病人有“加压素效应”,可能与患者产生的应激反应与警觉反应有关。患者见着穿白大衣的医生有增强应激性血管反应,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被激活,体内肾素、去甲肾上腺素、醛固酮分
期刊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本文通过对现代长篇家族小说代表性作品中叛逆者形象的分析,对他们的类型、性格特征与行为方式,及其价值与意义进行探寻;对作家的创作动因及从中透露出来的文化心理进行探析;并通
本文对中晚明艳情小说进行了研究。文章主体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章主要通过艳情小说中男主人公孤儿身份的揭示,分析其在自发成长的过程中之所以成为荒唐的浪荡子的基本原因。
长久以来,高血压被认为是不能治愈的疾病。实际上,部分高血压患者是可以被治愈的,这一比例为10%~15%。若这些患者能被筛查出来,那么中国有将近1000万人可以脱掉高血压的“帽子”。专家介绍,以下四类高血压患者可以脱掉高血压的“帽子”,告别终身服药。    高血压伴低钾  【真面目】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症状表现:血压高(一般在170~180/100~110毫米汞柱),用降压药物效果不佳(服用3种
期刊
张爱玲影响研究是“张学”中的一派新支。张爱玲影响研究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华人教授王德威开创;王德威认为,张爱玲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翘楚,其独特的创作方式业已形成一个传统,并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