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古代的射箭运动,不仅是一种身体的活动,更是一种饱含着民族传统的古老且悠久的社会文化活动。两汉,作为射箭运动发展的重要时期,在传承了前人射箭运动的基础之上,为后世射箭运动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主要采取文献资料法、古汉语考释法以及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手段,就这一时期弓弩形制、射箭技术、秋射制度、射猎活动四个方面作较为系统的梳理与研究,试图对大汉王朝射箭运动的整体发展,有一个基本面貌的呈现,同时总结它的发展规律和特征,以便人们通过射箭这一视角能够更好地把握和认识两汉体育。本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是:第一,射箭工具制作与射箭技术发展的规范化。一方面,两汉射箭工具的形制与先秦相比有了较大的改进,尤其是弩的运用与发展,在两汉达到了鼎盛。它的生产与制作均有明细的分工,并出现了专业化、标准化趋势。另一方面,两汉大量射术著作的问世,在普及射箭知识的同时推动了射箭技术的规范化发展。第二,射箭活动的普及与实用化。一方面,两汉射箭活动的参与主体逐渐广泛和普及,不管是军事训练中的“课”、“校”射箭,还是民间自发组织的娱乐射箭,其参与人群既有天子也有士卒,既有贵族也有平民。另一方面,两汉时期的射箭运动更加注重实用价值,如军队中成为“长技”之一;生活中的要求是“居则习民于射法”。第三,秋射制度推动了射箭形式的竞技化。有着竞技性质的秋射制度的出现,是两汉时期射箭发展最重要的特色。秋射在当时西北边郡已经形成了一个惯例,并有着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和行动准则。它已发展成两汉时期的一种专门人才选拔制度,一种体育竞赛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