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腰椎间盘旋切术联合医用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negwx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经皮腰椎间盘旋切术(PLD)联合医用臭氧(O3)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于2012年2月~2013年6月所收的1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91例,女69例。随机平均分为四组:保守治疗组(A组)、臭氧治疗组(B组)、PLD治疗组(C组),PLD联合臭氧组(D组);四组患者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基本相同。分析比较四组住院天数、采用改良 Macnab法对四组治疗后1天、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疗效进行评定,比较有效率,并比较四组治疗后1个月、6个月的优良率,比较治疗前、后1个月、6个月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观察分析微创手术组(B组、C组、D组)术后并发症及症状短期复发(“反跳”)发生率。  结果:1.住院天数:B组、C组、D组与A组分别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均少于A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2.临床疗效:  (1)治疗后1天、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有效率及治疗后1个月、6个月的优良率,均D组>C组>B组>A组,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近、远期疗效良好稳定,C组次之,B组近期疗效尚可,远期疗效欠佳,A组近、远期疗效最差。  (2)治疗前四组VAS评分相互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组治疗前、后1个月、6个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D组与A组分别比较有显著性差异,VAS评分均少于A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3.并发症发生情况:B组术后出现4例腰部胀痛,C组出现5例腰大肌血肿,D组出现4例腰大肌血肿,均未进行特殊处理好转,三组均未出现椎间盘感染、神经、大血管损伤、心脑血管意外等严重并发症。三组微创手术治疗并发症轻微,相互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4.术后“反跳”发生率:B组15%,C组12.5%,D组2.5%,D组术后“反跳”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C组,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1.经皮腰椎间盘旋切术联合医用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了比较理想的临床疗效。  2.两者联合疗效不但有所“叠加”,而且具有安全、微创、操作简单、并发症低,“反跳”发生率少的特点。
其他文献
目的微钙化点是早期乳腺癌的重要征象之一,本文综合运用基于二维主成份分析的方法、小波边缘检测算法、神经网络等多种技术,建议一种计算机辅助医生进行乳腺X线图像中微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