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税港对华投资问题透析

来源 :上海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mf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50年代以来避税港所开展的离岸金融业务及其特殊的运作模式对国际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包括我国的经济体系,都产生了深刻影响。避税港对华帐面直接投资的迅速增长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资本内流中的突出现象。按实际使用外资金额排名,2004年英属维尔京群岛(BritishVirginIsland,以下简称BVI)、开曼群岛、萨摩亚分居我国大陆第二、第七和第九大外资来源地。事实上这些投资当中,有一部分属于真正的外资,即其最终所有者是大陆之外居民或企业;而另一部分却是实质上的内资(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在避税港中转后,再以外资身份投资内地的。据有关统计,在避税港注册的内资离岸公司已经数以万计,其中不乏新浪、网易、金蝶、联通等知名公司1。因此这一现象不仅涉及投资,从深层次来看,还涉及资本双向流动,更确切的说,避税港对华投资隐藏着变相资本内流。变相资本内流对我国经济有着广泛的影响。为了我国金融体系的安全,更为了改进利用外资的效率,根据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的诱因制定对策,将避税港对华投资的潜在风险减少到最小,是本文的研究意义所在。 本文以介绍避税港的特征和运作模式为铺垫,以分析避税港对华投资态势和地位为引子,说明避税港对华投资隐藏着变相资本内流的问题,进而深入阐释了这种变相资本内流产生的原因、途径及影响,并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对之策。本文的结构如下: 第一章绪论对国内外在避税港对华投资及其相关理论问题上的研究作了总结和介绍。 第二章首先对避税港的基本概念包括内涵和外延进行了界定,并对它与离岸金融中心的区别和联系作了必要的说明,然后总结了避税港的一般特征和运作模式。 第三章以详实的数据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避税港对华投资呈快速上升之势、在我国外资来源地中已经占据重要地位的现象,表现为从避税港到我国的单向资本流动。 第四章透过上一章的单向资本流动,从各项调查研究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具体情况,说明在避税港对我国大陆的投资当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内资企业或国内资本选择在避税港进行“改装”然后以外资身份转回内地的投资,亦即我国与避税港之间存在着双向资本流动,避税港对华投资与日俱增的现象隐藏着资本变相内流,接着从理论基础、现实动机、制度漏洞和实际操作四个方面对资本变相内流进行了深入分析。 第五章首先通过拓展麦克杜格尔的经典国际投资模型,改变假设条件推导出过渡性资本外逃对福利的影响,亦即变相资本内流的福利效应;然后从(过渡性)资本外逃与FDI的关系和(过渡性)资本外逃与税收的关系两方面对避税港对华投资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 第六章针对避税港对华投资隐藏着变相资本内流的问题,笔者提出了包括实现内外资待遇平等、改进对资本流动的国内监管、为高科技企业和成长型企业创造融资途径、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和整顿国有资产转让、改制工作的五方面的思路和建议。
其他文献
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从长远看应该是学生能力的发展。面对如今中国的教育现状,也应该以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突破口。只有全面提升学生能力的教学改革才是经得起考
依托林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所创造的经济占该地区经济的主导地位,这类地区我们称为林业资源型地区。资源最为重要的一个特点就资源的有限性,也正是因为资源的有限性使得产业转型
店铺消费者行为模式研究表明,平均有四分之三的产品是顾客只花5秒钟思考就放进购物篮里的。品牌忠诚度似乎也不会永远奏效,尽管促销和摆放位置等因素也会左右顾客的选择,但毋
如今,“活字”印刷已经转变为“活数据”印刷,数据移动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与错综复杂。3年前,有谁可以想象仅仅通过智能手机上的一个软件就可以帮助获取打印店的所有
改革开放以后,在党和国家的一系列正确的农村政策指导下,由农民自愿自由联合而建立的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尤其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
公司治理问题一直是经济学家关注的焦点。现代公司以企业产权理论为基础,强调物质资本出资者作为企业风险承担者,理应占有企业所有权,因此形成了“资本雇佣劳动”逻辑的公司治理
201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发表声明要建立全国统一碳市场,这将中国碳市场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本文简单回顾了以往对中国碳市场的研究,并做出简单分类.同时,明确了未来研
期刊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电力体制改革席卷全球。纵观各国电力体制改革,尽管模式各有不同,但八十年代以来的改革基本上都是以放松管制为朝向的。但是,各国电力体制市场化又遵循了不同的
包括数字印刷在内的印刷世界呈现出愈加开放的可能性与应用范围,印后加工机械制造商不得不紧随时代脚步,不断推出革新设备。此外,在强大的竞争压力下,众企业也只能不断优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