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理事会的法律性质及其走向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ngw2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北冰洋沿岸国以及世界上主要国家在北极地区权益之争的日益白热化,北极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面对如此巨大的利益,加之北极地区内外矛盾尖锐,有效的管理机制必然不可缺少。尽管参照《南极条约》建立整体性的《北极条约》在学术层面和政策层面都十分有意义,但从实际情况看,北极问题与南极问题差异明显,建立《北极条约》不仅不可能,而且不必要。因此,在传统《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体系下解决北极问题就成了最为有效的途径,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北极理事会制度更是重中之重。作为北极治理中最重要的区域性机制安排,北极理事会的形成、发展及演进必须予以密切跟踪研究。因此借此契机,对北极理事会在国际法中的法律性质进行研究,分析其在国际法中的法律性质及定位,探索其未来的发展及走向,有利于在今后中国在参与北极事务中更好地制定北极战略,从而争取更大的利益。本文共分为六部分,除绪论和结语外,正文部分又具体分成四章。本文的研究思路主要如下:第一章是“北极理事会法律性质的争议及其对北极治理的影响”。本部分首先在把握学界目前对北极理事会性质几种不同观点的基础上,总结不同学者对于北极理事会法律性质的观点,分析其观点构成的差别,阐述对北极理事会法律性质争议的研究对北极治理的影响,其作为唯一一个用来施展国际外交和进行北极治理的平台,对北极治理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二章是“各利益主体针对北极理事会法律性质及功能的定位”。本部分将问题回归到国际法的基本理论问题,对北极理事会的现有法律性质进行界定,包括北极理事会法律性质的自我立场、北极国家及极地外国家等各参与主体对北极理事会法律性质的不同立场。在此基础上,再对北极理事会进行功能分析,通过分析其作为国际组织、政府间论坛、决策型组织机构等不同角色发挥的功能作用,阐述北极理事会的实质属性。第三章是“北极理事会法律性质的未来走向”。本部分在分析北极理事会法律性质的基础上,将目光转向未来,通过对北极理事会现有趋势分析、北极治理领域的“功能外溢”、立法功用的出现及其发展趋势,预测北极理事会未来走向‘的可能,分析其未来走向。第四章是“中国的应对策略”。最本部分将问题引入中国,探讨在中国的现实立法情况下,北极理事会的未来发展。文章最后的落脚点在于,在对北极理事会未来走向进行判断的情况下,研究其未来发展走向对中国的影响,提出中国的应对策略,重点论述中国应如何应对,如何更好参与北极事务,制定北极战略,争取更大利益。
其他文献
<正> 确定正常值的统计方法很多,本文提出的“拟合趋势曲线”的方法都比较好地确定一般偏态频数分布资料的正常值范围,并且在以下三个方面收到了良好效果:第一,有较为客观
随着当今大学生学业外诸多问题的凸显,学校社会工作逐渐受到教育界和学术界的重视,如何将其引入到高校学生工作中成为了一项新的课题。本文基于对20所高校辅导员的问卷调查,
发展旅游与保护环境是良性互动的关系,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发展旅游业的物质基础,而旅游业的发展也推动了环境的保护。人类不当经济行为、旅游活动以及旅游开发对旅游环境造成了
在中国现代诗坛上,徐志摩对诗艺表现进行了不懈地追求,尤其是显示出日益浓烈的意象自觉意识。本文从意象原创、心象重合和意象构或等侧面论证了徐诗花样万千的意象形态和特质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二者紧密相连并相辅相成,作为从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转换的翻译,不仅是一种语言活动,还是一种思维活动。英汉翻译从本质上来讲就是英汉思维方式的转化。介
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国际法依据既来源于传统国际法中的先占,也出自于现代国际法文件、国际组织决议,还由于新中国的继承属于政府继承而非国家继承,以及中
<正> 我对潜在过剩人口问题作了一些粗浅的研究,提出以下自己的看法:随着时间推移,就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的形式来说,流动和停滞的这两种基本形式依然存在,而且发展得更加突
筋骨互用平衡论是平乐正骨理论体系的特色之一。平乐正骨理论认为筋与骨在生理上相互依存,保持着动态平衡;在病理上互相影响,筋骨失衡是伤科疾病之重要病机。筋骨互用平衡论
<正>整整一年之后,曾引起轩然大波的陈永洲案最近有了判决结果。10月17日上午,湖南长沙岳麓区人民法院公开宣判,一审认定被告陈永洲犯损害商业信誉罪,判处有期徒刑1年4个月,
<正>打造新型教育学术出版交流平台为提升我国教育科学研究水平,提高我国教育研究的国际规范程度,促进教育理论研究者与出版者的交流,2015年8月21-23日,高等教育出版社与北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