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冠心病易感性相关的FURIN基因位点和生物钟基因位点的研究

来源 :汕头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ottwong5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与冠心病易感性相关的基因多态性rs17514846对FURIN表达的影响及FURIN对内皮细胞行为的作用
  背景与目的:
  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是世界范围内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其发病机制复杂,由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参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 GWAS)方法已发现163个与CAD关联的基因位点,其中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rs17514846位于第15号染色体的15q26.1区段,是GWAS发现的一个新的与CAD关联基因多态性位点。rs17514846位于编码FURIN基因的内含子1区域,其多态性(A/C)调节巨噬细胞FURINmRNA的表达水平,并影响CAD的易感性。FURIN,也称为PCSK3,是一种是Ca2+依赖的丝氨酸蛋白酶,属于前蛋白转化酶(proprotein convertase, PC)家族,由FURIN基因所编码,是实现蛋白水解酶调节功能的关键因素,可激活某些酶类、激素、生长因子、受体、粘附蛋白、血浆蛋白等重要的生物蛋白。最近研究表明,FURIN通过影响单核巨噬细胞的行为参与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另外,人的动脉粥样斑块内皮细胞内也探测到FURIN蛋白表达。然而,rs17514846是否会调控内皮细胞FURIN的表达而进而影响内皮细胞的行为尚不完全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rs17514846对内皮细胞FURIN表达的影响以及由此导致的内皮细胞行为的改变。
  材料与方法:
  我们从英国伦敦大学实验室获得自131个受试者脐静脉分离出来的脐静脉内皮细胞,分别从培养的脐静脉内皮细胞提取基因组DNA,用TaqMan探针法进行SNPrs17514846的基因分型;同时提取RNA,用实时定量PCR(Quantitative reverse-transcription polymerase-chain-reaction,qRT-PCR)技术测定内皮细胞FURIN基因表达水平。采用凝胶电泳迁移率分析方法检测rs17514846对核蛋白与DNA结合的影响;利用双荧光报告基因的方法检测rs17514846不同等位基因序列的转录活性。采用RNA干扰,即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的方法抑制内皮细胞FURIN的表达,然后研究单核细胞-内皮细胞黏附/迁移的行为。用蛋白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内皮细胞FURIN、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细胞间黏附分子-1、内皮素-1以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蛋白表达水平;用酶联免疫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检测内皮细胞上清中内皮素-1的分泌和核蛋白核因子κB的表达水平。
  结果:
  Real-timePCR分析显示,在体外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上,FURIN表达在携带冠心病风险基因rs17514846的A等位基因的个体明显高于携带C等位基因的个体,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表明,rs17514846的风险等位基因A比非风险等位基因C具有更高的转录活性。利用内皮细胞核蛋白提取物进行凝胶电泳迁移率分析提示,SNPrs17514846与核蛋白结合具有等位基因效应,C等位基因具有更强的核蛋白亲和力。内皮细胞FURIN敲除能够抑制单核细胞-内皮细胞的黏附以及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的表达;而且,内皮细胞FURIN敲除能够降低内皮素-1的分泌、减弱核蛋白核因子κB的活性、降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表达,从而抑制单核细胞跨内皮细胞的迁移。
  结论:
  与CAD关联的15q26.1位点中的SNPrs17514846通过影响FURIN基因的转录从而影响了血管内皮细胞中FURIN的表达水平。内皮细胞中的FURIN水平影响单核细胞-内皮细胞的粘附和迁移行为。
  二、昼夜节律调节相关基因变异rs3993105和rs1047354与冠心病易感性的关联研究
  背景与目的:
  昼夜节律(circadian)存在于各种各样的生物体中,是一种内在的分子计时机制。在哺乳动物中,昼夜节律系统由中枢时钟和外周时钟组成。哺乳动物的昼夜节律系统对于行为调节和生理节奏至关重要,例如,体温、睡眠-觉醒周期、新陈代谢和血压。近年研究提示昼夜节律可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并可影响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的多种细胞的功能变化。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是一种由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参与的复杂疾病,其潜在机制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AS)已经发现超过160个CAD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s),其中包括ARNTL基因内含子上SNPrs3993105。ARNTL基因编码生物钟的调节蛋白ARNTL。rs1047354则位于CLOCK基因的内含子上,CLOCK基因可以编码生物钟的另外一个调节蛋白CLOCK。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昼夜节律基因相关的SNPrs3993105及rs1047354是否与CAD存在关联性以及这两个SNPs是否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发病时间。
  材料与方法:
  我们收集来自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行冠脉造影检查患者的血液样本,提取DNA后用TaqMan探针法行SNPrs3993105基因分型;提取RNA后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测定ARNTL基因表达水平。收集因急性心肌梗死入住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冠心病监护病房的患者血液样本,提取DNA并用TaqMan探针法进行SNPrs3993105和rs1047354的基因分型。收集来自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冠心病监护病房的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液样本进行全血细胞培养,然后在不同时间点(0、4、8、12、16、20、24、28、32、36、40、48h)收集培养的全血细胞,提取RNA后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测定ARNTL和CLOCK基因表达水平。
  结果:
  TaqMan探针的基因分型结果未发现SNPrs3993105与冠心病易感性的关联关系,也未发现SNPrs3993105影响ARNLT的基因表达水平。随后的亚组分析也未发现SNPrs3993105与CAD患者是发生心肌梗死存在关联关系。其次,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时间的关系的研究中,发现在年龄≤60岁患者当中,SNPrs1047354的AA基因型患者更倾向于在12:00-24:00发病,而GG基因型患者更倾向于在0:00-12:00发病。而未发现SNPrs3993105和患者发病时间有类似相关关系。另外,我们还发现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更倾向于在12:00-24:00发病,而这个似乎与SNPrs3993105和rs1047354的基因型无关。最后,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液全血培养中,并未发现4个患者ARNTL和CLOCKmRNA表达水平存在同步的昼夜节律。
  结论:
  CLOCK基因多态性rs1047354和患糖尿病可能会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发病时间,而本研究并未发现ARNTL基因相关的SNPrs3993105与CAD存在关联关系。
其他文献
报纸
期刊
学位
期刊
目的  血小板(Platelet, PLT)输注是治疗PLT减少症,特别是重度的PLT减少症的最主要、最有效的治疗方法。PLT输注可以迅速提升患者的PLT的数量并减轻PLT减少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PLT输注的治疗价值在临床上是其它药物不能替代的。然而,一些患者在PLT输注后未达到预期的PLT计数增加。现在普遍认为影响PLT输注效果主要是病人的个体因素以及多次输注PLT而导致,较少研究是从所输注的
学位
前列腺癌是发生在前列腺的恶性肿瘤。大多数前列腺癌患者疾病进展缓慢,早期症状不明显,部分患者进展为晚期前列腺癌,发生转移和出现雄激素抵抗现象,严重者威胁到中老年男性的生命健康。对晚期进展性前列腺癌的分选一个前列腺癌的巨大挑战。尽管前列腺癌在欧美等西方国家中是有着很高的发病率,但在亚洲地区(如中国,日本等国家)发病率并不高,而随着中国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前列腺的筛查及诊断水平不断提高,生活
学位
学位
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毒性传播疾病,以手、脚、腹股沟和臀部的斑丘疹或水疱为特征,并伴有口腔溃疡性疼痛的儿童易患疾病,主要是由肠道病毒引起,以EV-A71、柯萨奇病毒A16(CV-A16)为主。目前上市的手足口病疫苗仅有EV-A71灭活疫苗,尚未见EV-A71黏膜免疫疫苗以及其它型别肠道病毒疫苗问世。黏膜是病原侵入的重要门户,EV-A71、CV-A16等手足口病患儿的排泄物、口鼻分泌物、唾液及疱疹液等带毒
学位
背景:  抗生素耐药是二十一世纪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抗生素的广谱耐药对人类的健康及生态环境已构成了潜在的威胁。抗生素的过度使用或滥用是导致耐药性扩散的主要原因。耐药细菌、医疗废物中的抗生素以及患者体内残留的抗生素,均可排入医院污水系统,因此,医院污水因富集大量的细菌和抗生素在耐药细菌和抗性基因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国内对医院污水中的细菌种类和抗性基因研究还相对较少,因此对医院污水中的细菌
学位
食管癌是我国高发恶性肿瘤之一,主要包括鳞癌和腺癌两种病理类型,我国以鳞癌为主。虽然,近年来对食管癌的诊断与治疗取得了较好进展,但由于缺乏早期诊断手段,大多数患者在就诊时已处于中晚期,这是导致食管癌的总体生存率仍然没有明显改善的主要原因。因此,寻找血清分子标志物,提高食管癌的早期诊断率是改善食管癌预后的有效途径。  首先,我们通过对前期利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ChIP-seq)鉴定出来的超级增强子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