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即“三农”问题)一直是中国的重要问题。不论是在民主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改革与建设时期,“三农”的情况如何,始终决定着革命与建设的成败、兴衰。毛泽东的“三农”思想是要实现现代农业生产和生产力的发展思路。它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构成了中国共产党制定和实施“三农”政策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指导,它对当今“三农”问题的诸多方面仍然有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
毛泽东“三农”思想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在它的指导下,中国农业实现了两次革命性的变革。当今的它是中华民族农业思想领域中的瑰宝。到目前为止,毛泽东“三农”思想仍然可以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更好处理和解决提供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邓小平一生都密切关注着“三农”问题,认为农业是头等大事,时刻不忘为广大农民谋福祉,提出“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使中国人民逐渐走上富强之路。他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关于农业基础地位的思想,多次强调要关注农业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一个人口大国来说粮食安全问题的重要意义。邓小平继承毛泽东“三农”思想,并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现代化,强调实现农业现代化,一要靠政策;二要靠科技;三要靠资金的投入;同时要广大群众学习和掌握更多的先进理念,即科学教育的重要性,使中国“三农”问题能够得到更好地解决。
本文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对“三农”问题整体认识和研究的视角,搜集、运用大量的文献资料做支撑,从理论和实践上系统研究和阐述了毛泽东、邓小平“三农”思想的基本内容以及邓小平对毛泽东“三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通过毛泽东、邓小平“三农”思想的比较,总结二者“三农”思想的特点及其对解决我国当前“三农”问题的指导意义等对中国社会发展、经济良性增长和社会稳定等重大问题进行理论上的探讨,以引发理论界和学者深层次、多领域的关注“三农”问题。